本世纪初年从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一种小说类型。“意识流”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后来也为别的文学种类所采用,成为一种具有相当普遍性的方法。意识流从来没有形成为一个自觉的流派;人们只是把运用这一方法写作成就显著的几。位作家称为意识流小说家,他们是法国的普鲁斯特、爱尔兰的乔伊斯、英国的伍尔芙和美国的福克纳。“意识流”这一术语是美国哲学家兼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在其一八八四年发表的《心理学原理》一书中首先使用的。詹姆斯在这本书中指出,人的意识活动并非分成各不相关的小块进行,而是一种“流”,因此,意识活动的确切称呼应该是“思想流”、“主观生活之流”或“意识流”。詹姆斯关于意识概念的特殊解释,使他成了“意识流小说”的第一个理论奠基人。后来,法国直觉主义哲学者柏格森发展了詹姆斯关于时间的理论,提出了所谓“绵延”的心理时间概念。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则发挥詹姆斯关于无意识和非理性的观点,指出潜意识和本能的存在,是人的生命力和意识活动的基础。弗洛伊德的学说否认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对人的本质作了纯系生理学的和生物学的解释。弗洛伊德的心理学说理论对“意识流小说”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于意识的复杂性的揭示和关于人的传统观念的变化,使一些作家感到需要用一种新的文学形式来代替以往那种一定环境一定性格的现实主义的单一化方法,使文学描写的主要领域从社会的表面转入意识的深层。于是,他们就创造了包括内心独白、内部分析和感官印象三种形式的“意识流小说”。作家们对意识流手法的运用也是因人而异的,有的整部作品使用,有的用于部分章节,有的侧重再现外部世界,有的侧重表达内心情绪,有的侧重回忆。他们的共同点,是打破传统小说基本上按故事发生先后来安排情节的直线结构方法,情节随着人的意识展开,不受时间、空间或逻辑、因果关系的制约,而由自由联想把各个部分衔接起来。这样,它往往会由于没有必要的联系环节而造成时间上的跳跃产生逻辑混乱的感觉。不过.优秀的意识流小说家总是能谨慎地不使其与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混为一谈。
上一篇:“工人小说”
下一篇:“愤怒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