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叟(约1343—1400),杰是英国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兴起时代的诗人。生于伦敦一家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可能上过牛津或剑桥大学。十五岁时入宫廷为少年侍从。以后两次参加军队远征法国,曾一度被俘。他是国王的骑士侍从,一三七〇至一三七八年间经常出国访问欧洲大陆,执行外交谈判任务。曾两次到意大利,发现了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的作品,对他的文学创作影响很大。一三七四年以后担任过许多官职(如伦敦港羊毛、皮革关税总管、皇室修建大臣、肯特郡治安官、皇家森林的森林官等)。一四〇〇年十月二十五日逝世,葬于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诗人之角”。乔叟把英国古语提高到文学语言,被称为“英语之父”、“英国诗歌之父”。他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一三七二年以前为早期。先受法国诗歌影响,后接受了意大利文学传统。运用伦敦方言创作了抒情诗、悼亡诗和寓言诗,为创立英国文学语言和诗体形式做出了很大贡献。一三七二年至一三八五年为中期,创作中表现了明显的人文主义思想,重要作品为《特罗勒斯与克丽西德》(1372-1384),取材于希腊罗马传说和薄伽丘的爱情故事诗《菲洛斯特拉托》,描写了特洛亚王子特罗勒斯与祭司女儿克丽西德的爱情故事。克丽西德背弃了对特罗勒斯的海誓山盟,投入希腊人怀抱;特罗勒斯痛苦万分,与希腊人决斗而死。这一悲剧真实地反映了爱情的悲欢苦乐,既赞美了爱情,又没有加以理想化。表现了爱情不可囚禁、无法扼制的思想,有一定的反封建、反教会的积极意义。乔叟把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放进了古老的爱情故事中去,因此有人说《特罗勒斯与克丽西德》是最早的一部现实主义小说。晚期创作(1387-1400)的重要作品是他的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1387-1400)。这是一部卓越的现实主义巨著。结构类似《十日谈》,由总引与二十四个故事组成(原计划写一百二十个故事,未完成)。它以聚集在泰晤士河南岸一家小旅店中一群香客准备到距伦敦七十英里外的坎特伯雷城朝拜殉教圣人托马斯·阿·贝克特祠开始作为引子,以包括诗人在内的三十一名香客一起去朝拜做为故事的主要线索,各种人物分别讲的故事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全书。这二十四个故事包括有骑士传奇、民间故事、宗教故事、喜剧故事和寓言故事等。这部故事集出场人物众多,代表了当时英国社会各阶层人物,其中有教士、女尼、商人、律师、学者、木匠、绅士、厨师、贵妇等,他们讲的故事表达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不同的思想感情,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十四世纪英国的社会现实。这部故事集比较突出地表现了爱情和婚姻问题,赞美了人生;同时揭露和批判了贵族、教士的虚伪腐败,反映了乔叟的人文主义思想;故事集在抨击社会黑暗的同时赞美了光明和生意盎然的自然。赞美了劳动人民勤劳、善良、诚实等美德。这部故事集在一定程度上也宣扬了容忍的处世哲学和宗教劝善思想,并有一定的禁欲主义成分,反映了乔叟的思想从中世纪向近代的过渡。故事集在塑造人物上比较成功,能将外貌描写和内心刻划结合起来;作品语言生动,将幽默与讽刺结合起来,使作品富于喜剧色彩;故事中讲故事人与所讲故事之间有内在联系,使零散的故事成为一个艺术整体。
上一篇:乔伊斯,詹
下一篇:九三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