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以来,我国北境和西境的少数族不断内迁。西晋后期政治腐败,民族矛盾尖锐化。公元317年西晋灭亡以后,黄河流域的广大地区成为内迁诸族争夺统治权的战场。参与这一斗争的民族,除汉族外,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史称“五胡”,加上賨(巴)人,亦称“六夷”。他们在北方及巴蜀先后建立了成汉、二赵(前、后)、三秦(前、后、西)、四燕(前、后、南、北)、五凉(前、后、南、北、西)和大夏等割据政权,史称“十六国”。实际上还有代、冉魏和西燕。十六国的历史,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约三十六年(317——352),是成汉、前后赵和冉魏统治时期,民族仇杀酷烈,死人每以万计。第二阶段约三十二年(352-383),是前燕和前秦统治时期,相对安定。前秦重用汉人王猛,在政治、经济方面多所整顿,先后灭前燕、前凉,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第三阶段约五十七年(383-439),是北方再分裂、再统一时期。淝水战后,北方重新陷入战乱,至北魏崛起,先后攻占刘宋的青、兖二州,翦灭铁弗部的夏国、北燕和北凉,结束了北方的割据局面。十六国之兴亡,略如下表所示:
表中“都城”栏列有二地者,上为初都,下为后迁之都。主要史料见《晋书》卷一〇一——一三〇《载记》、卷八六《张传》、卷八七《李玄盛传》,另有清人汤球的《十六国春秋辑补》。
上一篇:五四运动
下一篇:五言诗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