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5-1881年在位的俄国第十三代沙皇。他是尼古拉一世之子。亚历山大二世即位初期极力主张维护农奴制度,但在内外交困和革命形势压力下,不得不对莫斯科的贵族宣称:由上面来废除农奴制,比等到下面自行废除要好得多。于是他被迫颁布所谓“二月十九日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法令规定,农民具有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和交换农奴,农民成为法律上的“自由人”。它标志着俄国进入了资本主义时期。这次改革是不彻底的,农民并没有获得完全解放,地主阶级仍然享有变相剥削农民的特权。农奴制废除以后,亚历山大二世对上层建筑实行了一些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总的来说,这种改革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亚历山大二世继尼古拉一世之后,更加变本加厉地向外扩张,其势之猛超过历代沙皇。他力图征服新的领土,来弥补狭小的国内市场。俄国首先对中亚大举进行侵略,把中亚的浩罕、布哈拉和希瓦三个汗国吞并后,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十九世纪中期,亚历山大二世利用清朝政府内外交困的处境,采取军事压力与外交阴谋相结合的手段,掠夺中国的广大领土和夺取在中国的其他特权。1858年5月,亚历山大二世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中俄瑷珲条约》,其后又签订了《中俄天津条约》(1858年6月)、《中俄北京条约》(1860年11月)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些条约割占了中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1864年10月,亚历山大二世胁迫清政府签订由俄方一手炮制的《勘分西北界约记》。通过这个不平等条约,连同《中俄北京条约》有关西北边界的条款,割占了中国西部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应该指出的是,俄国对中国的侵略决不是单纯的外交行动。它总是先用武力占领,然后胁迫签约,以战争相威胁。可以说,亚历山大二世对中国的侵略实质是军事扩张。十九世纪六十——七十年代,在亚历山大二世的支持下,俄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改革,但收效不大,措施也不够彻底。1877-1878年发动了对土耳其的战争。俄国虽然打败了土耳其,但国内政局更加动荡,人民反对沙皇统治的斗争日益发展。1881年3月1日,亚历山大二世被民意党人暗杀。
上一篇:亚历山大一世
下一篇:亚历山大罗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