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流传广泛而流派多样的一种哲学思潮或运动,20世纪初产生子英国,主要流行于英、美等英语国家,是20世纪近几十年来在英美两国哲学界占主导地位的思潮。分析哲学各派别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把哲学的任务看成是对知识作逻辑或语言分析,看成是对认识的语言手段或概念手段作分析。他们希图通过这种分析揭示所谓传统哲学问题是源于语言的误用,是无意义的形而上学,应予拒斥,从而否定传统哲学。它们认为,哲学不是一种理论而是一种活动,是一种对科学语言或日常语言误用的“治疗”、“澄清”活动。
分析哲学大体可分为两大派别:逻辑分析派和语言分析派。逻辑分析派是基于一种理想人工语言的观念,以数理逻辑为分析工具。这一派力图依据这种分析建立所谓科学的哲学。逻辑分析派派别众多,它包括逻辑原子主义,代表人物为罗素、前期的维特根斯坦,提倡所谓逻辑分析;逻辑经验主义,代表人物为卡尔纳普等,提倡所谓逻辑句法和逻辑语义分析;美国的逻辑实用主义,代表人物为奎因等。语言分析派强调对日常语言、包括各门科学中使用的语言,作概念分析和逻辑类型分析。语言分析派反对以理想人工语言为模式的科学主义。语言分析派也派别众多,它主要包括摩尔哲学、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牛津日常语言哲学,代表人物为赖尔、奥斯丁、斯特劳逊等。逻辑分析的基本概念由罗素提出和确立,而语言分析方向由摩尔提出。这两种方法最初是作为布拉德雷新黑格尔主义的整体论的思辨体系方法的对立物出现的,但随后很快,这两种方法分别由众多哲学家加以发展而成为时尚的哲学分析方法得到广泛传播。
逻辑分析派的最主要代表人物是罗素、前期的维特根斯坦和卡尔纳普。罗素是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早年在剑桥“三一学院”学数学和哲学。后来曾先后在英美一些大学任教。罗素的哲学思想一生多变。他最初是一个多元实在论者。这时期主要著作有《数学原则》和与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在后者中他们尝试运用逻辑构造技术把数学还原为逻辑。在自己哲学思想发展的第二阶段罗素倾向于确立一种中立一元论。这时期他著有《哲学问题》、《我们对外间世界的知识》、《心的分析》、《物的分析》等。他把心和物视为由同样的非心非物的中立的基本成分构成的不同的逻辑构造。他提出,逻辑分析是哲学的本质,只要是真正的哲学问题,都可以归结为逻辑问题。1911年罗素结识了维特根斯坦,受他的影响形成了逻辑原子主义。这时期主要著有《神秘主义与逻辑》、《逻辑和知识》等。他认为我们的语言的真实的(非表面上的)结构与世界结构是同一结构。他提出,一切知识都可以通过原子命题和它们的真值函项的复合得到说明。他后期主要著作有《对意义和真理的探讨》、《人类知识:其范围与限度》。
维特根斯坦是奥地利哲学家和逻辑学家。生于维也纳,后迁居英国。他的哲学思想分前后两期。前期哲学属逻辑原子主义。他早年到英国求学,曾直接就学于罗素。他前期的也是他生前发表的唯一著作是《逻辑哲学论》。其核心理论是图式说,认为世界由原子事实构成,命题是可能事实的逻辑图画。一个命题和这命题所描画的事实共有的东西是它们的逻辑形式。一个命题并非描述一个可能事实的逻辑形式而只是显示这个形式,因而可能的、可思考的东西是有界限的,这构成语言与思维两者的界限。他认为传统哲学问题的提出是基于误解我们语言的逻辑,因而传统哲学是形而上学,应予拒斥。他否认哲学是一种理论,而把它说成是一种对语言误用的澄清或治疗活动。
卡尔纳普是德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早年曾就学于耶拿大学和布赖斯高的弗赖堡大学。1926年来到维也纳参加石里克领导的维也纳小组,随后成为该学派的领袖人物之一。后迁居美国,任芝加哥大学和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哲学教授。主要著作有《世界的逻辑构造》、《语言的逻辑句法》、《语义学导论》、《意义和必然性》、《概率的逻辑基础》等。卡尔纳普认为,哲学的唯一任务就是对经验科学的命题和概念作逻辑分析。通过这种分析,一切形而上学命题例如关于外部世界的存在或不存在的命题,就会显示出都是对伪问题作无意义回答,因而应当予以消除。卡尔纳普对这种逻辑分析的性质与形式的观点有一个演变过程。起初他尝试通过一系列定义构造一个概念系统,以使所有那些看起来并不直接描述直接经验的科学概念都可以从描述直接经验的基本概念导出。随后他又改变为以逻辑分析揭示科学命题可被经验证实。从30年代开始他又转向了纯粹形式主义,把逻辑分析看成是对科学语言作逻辑句法和逻辑语义分析,随后他又提出物理主义语言较之现象论语言更为适用,但最终他认为,使用何种语言只是有关个人偏好的问题。
语言分析派的最主要代表人物是摩尔、后期的维特根斯坦和赖尔。摩尔是英国哲学家,主要论著有《驳唯心主义》、《伦理学原理》、《保卫常识》、《哲学的几个主要问题》、《讲演集》等。摩尔开创了语言分析派的传统,提出了对日常语言作概念的逻辑分析的方法。他力图通过这种分析澄清语言的使用,揭示传统哲学语言用法的怪异和不合理。从而对传统哲学加以排除。可以认为,摩尔之保卫常识实为保卫语言的日常用法。
后期的维特根斯坦属语言分析派。1929年维特根斯坦重返剑桥,后继摩尔任剑桥大学哲学教授。这时期他转变为激烈抨击他前期的逻辑原子主义。他以语言游戏说代替图式说。主张一个词和语句的意义即用法:了解一个词和语句的意义就是了解它在日常语言中的各种用法,这就要用这个词和语句作“语言游戏”。他把由语言和行动交织形成的整体叫“语言游戏”。他认为,哲学应当作的是看清语言的日常用法,使词和语句从它们的形而上学用法回到它们的日常用法,从而治疗传统哲学造成的困惑。他后期的著作均为死后出版,主要有《哲学研究》、《蓝皮和褐皮书》、《字条集》、《哲学语法》、《论确定性》。他的后期哲学影响导致牛津学派的出现。
赖尔是英国哲学家,牛津日常语言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英国牛津大学哲学教授。著有《心的概念》、《哲学论证》、《两难论法》等。赖尔认为,日常语言包含许多不同的部分和方面,他称之为语言的不同的“逻辑类型”和“范畴”。形式上相同的词,在不同的部分和上下文中,其功能逻辑是不同的。他认为,哲学问题正是由于不理解自然语言的逻辑而产生的。在他看来,哲学的任务就是从语言的习惯用法中找出经常发生的误解和荒谬学说的来源。但这时哲学工作不只是医疗性地从事消除困惑、也是在致力于揭示所谓“事实的真正形式”。
分析哲学的许多著作,作为逻辑研究、语言学研究、方法论研究具有着相当的科学内容。
上一篇:分封制与宗法制
下一篇: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