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他出身于“两世相继为学官”的书香门弟而败落至小商人的家庭。少时颖悟,“髫龄即以文鸣于淮”。但却屡试不第,不得不代人捉刀,以卖文为生。29岁时,父吴锐去世,此后十余年足迹未出淮安。直至47岁(1550)始补岁贡生。51岁于南监肄业。因家贫至63岁高龄,还不得不屈就长兴县丞。65岁(隆庆二年1568)因征粮事被诬贪赃而罢官,离长兴县丞任。79岁(万历十年1582)卒于淮安(其生卒年的考订见苏星《吴承恩年谱》)。吴承恩的著作除小说《西游记》之外,还有大量的诗文。但他死后,诗文遗稿多有散失,今仅存《射阳先生存稿》四卷,续稿一卷。他虽然处于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运动风靡文坛的时代,他的诗文创作却能独出胸臆,不入藩篱,和《西游记》一样表现了他的艺术独创精神。
吴承恩所处的时代,正是明代中期。一方面是皇帝的荒淫无耻,宦官与权奸把持朝政,政治上极端黑暗;一方面是山东、四川、江西、河南各省皆有规模较大的农民起义。历时十年的广西瑶族起义也于此时达到高潮。起义虽终于失败,却已经震动了全国。也正是这个时期,传统的古文诗词已日趋衰落,而不为正统文人所正视的小说戏曲却正在酝酿着新的创作高潮。这些情况都不能不影响到吴承恩的思想及《西游记》的创作。吴承恩的一生遭际坎坷。这加深了他对封建官场、科场以及社会上世态炎凉的认识,养成了他“迂疏漫浪,不比数于时人”的傲岸性格和思想中的愤世嫉俗情绪,使他的思想里充满了对封建传统势力的不屈服、不妥协的精神。也正因如此,他的思想里也存在着铲除奸佞、保国安民的强烈愿望,和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吴承恩是个有着深厚文学素养、博学多才的人,据记载,他酷好野史奇闻,“复善谐剧’。这种爱好和他对社会的愤懑情绪相结合,必然地会产生继“志怪”的传统来讽刺社会的创作动机。他的《禹鼎志》,就是具有戒鉴意味的志怪体短篇小说。著名的《二郎搜山图歌》也正是通过二郎神的搜山除妖来寄寓自己的理想。这篇诗歌可以拿来和小说《西游记》互相印证。
上一篇:启蒙主义
下一篇:吴敬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