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波(1908—1979),现代作家,原名周绍仪,曾用笔名张尚斌等。湖南益阳人。早年曾因参加革命活动被捕入狱。1934年出狱后,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共产党,开始文学活动,写散文、文艺论文,从事编辑和翻译工作。抗战后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延安文艺整风后,1944年随部队南征,1946年冬到东北解放区参加土地改革工作,写出了著名长篇《暴风骤雨》。新中国成立后,坚持深入群众生活斗争,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热情关怀和反映新的生活,探索开拓艺术的民族化、群众化的途径,为丰富发展当代文学做出了贡献。主要作品建国前有散文、报告集《晋察冀边区印象记》(1938)、《南下记》(1948),长篇小说《暴风骤雨》等,建国后有短篇小说集《铁门里》(1955)、《禾场上》(1960),长篇《铁水奔流》(1955)、《山乡巨变》(1958-1960)等。1981年有《周立波文集》(5卷)陆续出版行世。
《暴风骤雨》(上部1948,下部1949)是反映土地改革最早的优秀长篇。作品以东北松花江畔一个叫元茂屯的村子为背景,具体地描写了东北土地改革的全过程及其广泛内容。上部是贯彻1946年中共中央《五四指示》开展土地改革的情况,下部是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以后到1948年春。它从土改工作队进村发动群众起,描写了一次又一次地组织群众斗争恶霸地主,土地复查,分配土地,挖浮财,起枪枝,打土匪,肃清特务,巩固村政权,直到最后参军支前等完整过程。展示了农村土改中波澜壮阔的斗争画面及其翻天覆地的变化,揭示了东北解放区土地改革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及其对建立和巩固东北根据地、胜利进行解放战争的重要意义。长篇描写了一系列农民的形象,描写了他们旧社会的苦难,在土改斗争中的觉醒成长,满怀热情地揭示了他们美好的心灵,崇高的品质。农会主任赵玉林是农村中最受压迫最为穷苦者,勤劳朴实,怀有深仇大恨,一旦接触革命便觉醒起来。在同恶霸地主韩老六的斗争中,在分胜利果实中,充分表现了他大公无私,不怕牺牲,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崇高品质,他是群众的带头人,并为革命壮烈牺牲。后继者郭全海,在同地主“杜善人”的斗争中,在分配胜利果实和报名参军中,表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和政治上的成熟性。此外,还有从普通农村妇女成长为农村革命的骨干力量的赵大嫂子、白大嫂子、刘桂兰等,经过曲折思想斗争终于奋发起来的田万顺、白玉山等,也都给人留下鲜明印象。车把式老孙头,心小嘴大,世故圆滑,又颇有风趣,是长篇的一个成功的创造。通过农民形象的描写,显示了土地改革的群众基础和力量,以及农村变革的必然性和深刻性。小说在长篇艺术的民族化上进行探索,有意识地借鉴中国某些古典长篇的写法,注意故事性,结构上用单线发展,把人物编织在故事线上,以叙述为主,选取重点场面和事件,加以精细描写,以展示人物性格。整个作品线索单纯清楚,简洁明快,适应广大读者群众的欣赏习惯。语言上采用东北民间口语,使长篇具有乡土味。结构上有嫌松散,方言土语过多有嫌杂芜,但仍不失为成功之作,曾获1951年斯大林文艺奖金三等奖。
上一篇:周武王伐商
下一篇:周立波的《山乡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