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开皇二年(582),文帝命建筑设计家宇文恺在原西汉长安城东南设计和督造新都,次年城成,名大兴城。唐建国后,仍都于此,改名长安城。全城由宫城、皇城、外郭城三部分构成,东西长九千七百二十一公尺,南北宽八千六百五十一公尺,周长三十六·七公里,总面积八十三平方公里。宫城位于最北面,为皇帝居住之地,其中又分为太极宫、掖庭宫、东宫三部分。宫城南门承天门与皇城的朱雀门、外郭城的明德门成一直线,北有玄武门和安礼门通禁苑。因宫城地卑潮湿,唐太宗于宫城东北隅建大明宫,为高祖李渊居所。后经高宗时扩建,规模大于太极宫,此后,历代皇帝常居大明宫听政、宴会百官、接见外国使臣、举行大典等。位于兴庆坊的兴庆宫为玄宗作晋王时旧邸,即位后置宫,并在此听政、起居。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为长安城中三大宫殿建筑群。皇城,又称子城,面积略大于宫城,为中央官署区,三省、六部、九寺、五监、十六卫分列其中。外郭城,又称罗城,东西长于南北,呈长方形。城内有南北向大街十一条,东西向大街十四条,南北向中央一条大街,南出昭德门,北贯皇城东雀门和宫城承天门,即著名的朱雀大街,又称“天街”,为全城的中轴线。以朱雀大街为界,东属万年县,西属长安县。纵横的街道将外郭城划分为一百〇九坊,除一般民居外,还有许多官僚府第和寺观。东西二市为主要商业区,东市经营行业达二百二十种,邸肆店铺鳞次栉比,西市为少数民族和外国商人贸易市场。由于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许多国家的使臣、贵族、商贾、学者、艺术家、僧侣等纷纷来到长安,长安城是当时亚洲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是国际性的大城市。
唐代长安城的建筑格局除适应封建统治者的政治需要,体现君权神授,皇权至高无上之外,主要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才能。长安城在格局规划、绿化排水、治安警备等方面均为我国城市建筑史上的创造,并对日本、新罗的都城建筑产生了极大影响。唐末天祐元年(904),朱温胁迫昭宗李晔迁都洛阳,长安城从此衰落。今西安城垣为明代仅就原宫城和皇城改筑而成。北宋宋敏求著《长安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版),于唐代长安城郭、宫室、坊市等记载颇详,可资考订长安古迹。杜石然等著《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稿》(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马得志《世界历史名城——唐代长安城》(收入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主编《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国青年出版社1978年版)就唐代长安城的设计、建筑和街道布局,及其在城市建筑史上的地位都作了详细论述,并附有长安城的布局图。
上一篇: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下一篇:唐宋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