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文献。阐释文艺“为群众”及“如何为群众”是《讲话》的中心内容。毛泽东同志指出,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是发展无产阶级文艺首先“必须明确地彻底地解决”的问题,并具体说明:“我们的文艺,第一是为工人的”,“第二是为农民的”,“第三是为武装起来了的工人农民即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武装队伍的”,“第四是为城市小资产阶级劳动群众和知识分子的”。要求文艺工作者“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为这四种人服务,并强调了“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关于如何为工农兵服务的问题,即普及和提高的问题,《讲话》从“为群众”这一根本点出发,提出“在普及的基础上的提高”和“在提高的指导下的普及”的辩证关系,同时指出“所谓普及,也就是向工农兵普及,所谓提高,也就是从工农兵提高”,并强调“在目前条件下,普及工作的任务更为迫切”。《讲话》运用马克思主义反映论,结合文艺的规律和特点,提出作家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必须“深入工农兵群众,深入实际斗争”,以转变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获取社会生活的源泉,这是毛泽东同志指明的发展中国无产阶级文艺的根本途径。《讲话》在其他方面,如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的政治性与真实性的统一”问题,文艺与生活的问题,文艺遗产的继承和革新,以及文艺界的统一战线等方面的论述,也都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宝库。《讲话》总结“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历史经验,联系实际,系统地提出了党领导革命文艺的理论、方针、政策,完整地建立了革命的文艺路线,在我国文艺运动和文艺创作史上造成深刻的文学革命,对我国现代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的历史文献,其根本精神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上一篇: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下一篇: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