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狄德罗于1762年写的一部哲学小说。在狄德罗生前此书并未出版,后来稿子落到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手中,歌德将它译成德文,于1805年出版。此书中译文较早见于1956年,收在《狄德罗哲学著作选集》里,1981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单行本,江天骥翻译。本书的中心是通过狄德罗与拉摩的侄儿对话的形式,深刻地揭露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的社会矛盾,揭露贵族生活的腐败和封建道德的虚伪。作者独具匠心,寓深刻的哲理于文学艺术之中,使人读来另有一番兴味,在哲学史和文学史上是别具一格的作品。
本书主人公小拉摩是法国著名音乐家拉摩的侄子。拉摩,即雅克·弗朗索阿·拉摩(1683-1764),实有其人,是法国宫庭音乐家,写了许多名曲和关于音乐理论的作品。至于书中的主人公拉摩的侄儿,是否真有其人,则无可查考。在书中,此人是个叫化子,流浪汉。他本属第三等级,却在上层贵族里鬼混,过着寄生的生活,成为一个无赖、骗子和贪食者。在书中,狄德罗生动地描绘了小拉摩的矛盾性格,指出他是“高傲和卑鄙、才智和愚蠢的混和物”。一方面他低三下四、任人作贱;另一方面又坦率耿直,无情地唾骂、鄙视醉生梦死的封建上层社会。他“一忽儿成了一个教士,一个国王,一个暴君,他威胁着,命令着,发着雷霆;一忽儿他又是一个奴仆,百依百顺。”“他毫不夸张地表露了自然赋予他的优良品质,但也毫不羞耻地表露了他所接受的恶劣品质。”他好发议论,坦然无忌地表白,不受现成道德观念和固定的善恶概念的束缚。作者通过他的口,揭露了当时法国社会的不合理性:“各种地位的人互相吞噬”,正直人不快活,快活人不正直。他把贵族喻为一帮流氓,“给我当跟班都不配,却有非常丰富的财产,我穿着粗布的大衣,他们穿着绸缎,他们拿着镶有金头和曲柄的手杖……”。作者通过对这个人物的描写,目的是“使真理显示出来,他使人认识谁是善良的人,他把恶棍的假面具揭穿了”。“他会象一颗酵母一样,开始发酵”,去“动摇和鼓动着人们”,从封建桎梏中苏醒过来。拉摩的侄儿是当时腐朽没落的法国封建社会的产物,是大革命前的法国资产阶级不成熟的形象反映:一方面它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另一方面,又软弱无力,拜倒在封建贵族脚下,过着卑鄙的生活。
此书充满了辩证法:在人物的性格描写和对话中,讲到许多对范畴的辩证关系,反映了事物的一些相互联系、相互排斥、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如狄德罗把小拉摩塑造成一个矛盾的典型:“没有比他自己更不象他自己的了”,“在他脑海里正当和不正当的思想一定是奇异地混淆在一起”。这些描写包含着事物是矛盾统一体的思想。关于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书中写道:“当人们不懂得一切东西,他们就不会好好地懂得任何东西”。又如关于矛盾的转化和发展,书中写道:“决没有永恒的快乐;我曾经是太幸福了,所以那是不会持久的。”“一个人从坏的伙伴中可以得到好处。……在同恶汉们一起生活当中,罪恶是赤裸裸地暴露出来的,你便可以学会认识他们”。除此之外,书中还谈到原因和结果、内和外、言和行、正确和谬误、善和恶、幸福和痛苦、穷和富等范畴之间的关系,表现了作者许多辩证的观点。
由于此书充满了辩证法,所以刚一出版,就受到辩证法大师黑格尔的瞩目,他为拉摩的侄儿的那些入木三分的“辩证法谈吐”所折服,为小拉摩对当时法国社会所作的“讥讽嘲笑”所倾倒。此书也得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很高评价。1869年马克思把收藏的两本《拉摩的侄儿》寄给恩格斯一本,并在信中说:“这本无与伦比的作品必将给你以新的享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第283页)恩格斯也称赞此书是一部辩证法的杰作。
上一篇:拉布里奥拉
下一篇:拉斯普京,瓦·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