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南宋时期坚持抗元斗争的著名代表人物。字宋瑞,号文山,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青少年时期,南宋正处于蒙古军队包围之中,亡国危机迫在眉睫,而南宋统治集团却仍旧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政治更加腐败。宝祐四年(1256)文天祥参加进士考试,在殿试对策中申述积郁心中多年的救国主张,指出国家非改革就无以自存,并提出改革政治的具体措施,中进士第一。理宗开庆元年(1259),蒙古军队大举南下,把持朝政的宦官董宋臣主张迁都四明(今浙江宁波),文天祥挺身而出,上疏理宗,驳斥这一逃跑主张,要求杀董以安民心。景定二年(1260),授秘书省正字,直到德祐元年(1275)起兵抗元,历任瑞州提刑、尚书左司郎、安徽宁国知府、军器监兼学士院权直等职,其间因为官不阿权贵,揭发董宋臣,语讥贾似道,先后三次被劾罢。咸淳九年(1273)复起用,任湖南提刑。德祐元年(1275),元军东下,直趋临安,文天祥在知赣州任上组织十万军民入卫临安,被派知平江府,调兵援救常州(今常州)。次年,元军逼近临安东郊,文天祥临危受命,以右丞相名义出使元军谈判,痛斥伯颜,被扣留押解大都。至镇江口(今江苏镇江)伺机逃脱,历尽艰难,由通州(今江苏南通)入海至永嘉(今温州市)。其时,陆秀夫、陈宜中等人已在福州拥立赵昰(即端宗)为帝,文天祥遂奔福州,授右丞相兼枢密使,组建抗元武装。同年率部北上江西,誓图收复。景炎二年(1277),在江西收复一些州县后,因寡不敌众败退广东,转战于南岭、海丰等地阻击元军。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在五岭坡(今广东海丰北)兵败被俘。元将张弘范迫其致书陆秀夫等劝降,书千古之作《过零丁洋》诗作答。不久被解往大都,囚禁达三年之久。屡经威逼利诱,宁死不屈,在狱中作《正气歌》等诗篇,表明抗元意志。至元十九年(1283)十二月,在拒绝忽必烈亲自劝降后,于元大都柴市口就义。文天祥虽然是站在南宋统治阶级立场抗元的,但是在反抗民族压迫上是与人民的愿望一致的,因此他在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宁死不屈的精神及民族气节,赢得了人民的崇敬。研究文天祥可参阅《宋史》卷四一八、《文山先生全集》、万绳楠著《文天祥传》是近年来研究的重要成果,可供阅读。
上一篇:文化战线上的“围剿”和“反围剿”
下一篇:文天祥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