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批评的一种类型。折批评作为一个批评流派,本世纪三十年代兴起于英国,曾一度在英美文学批评中占据主导地位。四、五十年代,它的发展达到高峰,六十年代开始衰落。“新批评”派成员很多,公认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托·斯·艾略特、艾·阿·理查兹和威廉·燕卜荪。他们是“新批评”派的主要创建人和理论先驱。为“新批评”的确立和发展开辟了道路。“新批评”这一术语,由美国批评家爵·艾·斯宾根在一九一〇年首次提出,中经“新批评”三员主将以及布鲁克斯、沃伦等人的探索努力,作为一种批评模式和理论体系渐趋完善;在此基础上,一九四一年,由“新批评”的另一重要成员兰塞姆在其《新批评》一书中正式取名“新批评”。“新批评”是西方批评领域较早对资产阶级传统批评的反拨。传统批评强调时代、种族、环境诸外在因素对于分析文学作品的决定性作用,而忽视对作品本身的研究,忽视对艺术形式和语言规律的研究。新批评认为,用这种批评方法分析古典文学既难奏效,分析具有复杂和全新的特点的现代文学就更不行了。就“新批评”产生于英国而论,也是对维多利亚时代崇尚感情、雕琢藻饰的浪漫主义文风和理论的反动。和晚期浪漫主义大异其趣的意象主义和象征主义诗歌,为“新批评”的确立提供了创作实践的基础。“新批评”派的基本理论观点是:一、认为文艺作品具有自立性和自足性,它不与外界现实相呼应,是一个本身有着内在一致性的独立的有机体,客观的象征物。这就是所谓“有机形式主义”,或称“整体论”。二、认为文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批评应把文学作品当作独立的语言结构来研究,只在文字的范围内,从各个部分和上下文的相互作用的角度来分析文学作品。这就是所谓“字义分析”。“有机形式主义”主要体现在艾略特的“非人格化”的理论主张中。艾略特的“非人格化”理论包括三方面的含义,即:关于“诗不是放纵感情,而是逃避感情”的思想;关于艺术家在自己的发展中应当“不断地牺牲自己,不断地消灭自己的个性”的思想和关于思想感情应当寻找自己的客观对应物的思想。这三点是和浪漫主义的重感情、轻传统、强调直抒胸臆的写作方法相对立的。“字义分析”理论的创立者是理查兹,他在《文学批评的原则》、《实用批评》等著作中阐述了对文学作品进行“语义分析”的重要性和诗歌作为一个与科学相对立的特殊语言形式的特点,确立了“字义分析”理论的基本体系。他在《修辞哲学》中提出的“上下文意义论”,后来被他的学生燕卜荪加以发挥,写成成名作《含混的七种类型》。在“新批评”后来的发展中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除了兰塞姆外,还有利维斯、布鲁克斯、泰特和沃伦等。他们各自以自己的研究成果丰富了“新批评”的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批评”由于本身的僵化和遭到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反对而走向衰落。它被着重研究叙事作品的结构主义所取代,但其方法中的某些有生命力的成分也已渗透到其它现代批评方法中。
上一篇:新托马斯主义
下一篇:新文化统一战线的分化和对右翼资产阶级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