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俄国诗人,一七九九年六月六日诞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家庭。与当时俄国的一些著名文人交往密切的家庭环境使普希金少年早慧,他八岁开始用法文写诗,同时受到俄罗斯民间文学的熏陶。十二岁进入彼得堡皇村学校。一八一二年的卫国战争激起他的爱国热情,他与进步师生很接近,受到启蒙主义思想的影响。在校期间,普希金初显诗才,写了一百二十多首诗;多以爱情、自然为描写对象,带有模仿性质。一八一七年从皇村学校毕业后,普希金到外交部供职近三年,其间与十二月党人来往密切,艺术上开始走上独创性道路,写了《自由颂》(1817)、《致恰达耶夫》(1818)、《乡村》(1819)等反对专制暴政,歌颂自由的诗篇,并根据民间故事和传说,写成第一部长篇叙事诗《鲁斯兰和柳德米拉》(1820)。诗作语言朴实,形式新颖,迸发出强烈的民主精神,被看成是俄国诗歌转变的开始。一八二〇年,由于被指责“弄得俄罗斯到处都是煽动性的诗”,普希金被沙皇政府流放南俄,历经四年的流放生活。这一时期,他与十二月党人的联系更加密切,创作上达到浪漫主义叙事诗的高潮,写了《高加索的俘虏》(1820-1821)、《强盗兄弟》(1821-1822)、《巴赫契萨拉依的泪泉》(1824)、《茨冈》(1824)等“南方诗篇”,歌颂个性自由,抨击上流社会的虚伪和庸俗,描绘南俄的自然风光和民情风俗。代表作《茨冈》描写贵族青年阿乐哥与自己生长其中的那个社会发生冲突后,逃到南方,加入自由的茨冈游牧群,与茨冈姑娘真妃儿相爱。后来真妃儿另有所爱,阿乐哥怀着报复心理杀死了她和她的情人,遭到茨冈人的唾弃。作者在阿乐哥的身上暴露了贵族阶级的利己主义思想和习惯,也表现出即使在贵族队伍中,也产生了对沉闷无聊生活的反抗力量。在此期间,普希金开始了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创作,写出其中的一至六章,并完成了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1825)和诗体小说《努林伯爵》(1825)。《鲍里斯·戈都诺夫》取材于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俄国历史上争夺帝位的真实事件。全剧共二十三场,地点不断变更,时间达七年之久,出场人物众多。作者通过繁杂的历史事件本身,表现出中央集权与分封制,广大人民和专制主义等多种矛盾冲突,使剧作显示出明显的现实主义特征。
一八二五年十二月,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为了笼络诗人为专制政体服务,沙皇赦免了普希金。次年九月回到莫斯科后,他曾对沙皇采取妥协态度,同时力求保持独立见解,与流放的十二月党人仍有密切联系。这时期他经过多年的生活和创作积累,走上了“现实主义的诗人”的道路,在《酒神祭歌》(1825)、《先知》(1826)和《致诗人》(1830)等诗中,明确提出了诗歌的教育鼓舞作用,号召诗人“要走遍陆地和海洋,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照亮。”他在一八二七年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十二月党人的诗,如《致西伯利亚的囚徒》、《阿里昂》等,第一个在诗中对十二月党人的事业作出崇高评价,真实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气氛和民众的思想情绪。一八三〇年秋,普希金在父亲的领地波尔金诺村羁留三个月,这是他创作的黄金时期,后来的文学史家称为“波尔金诺的秋天”。他完成《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最后两章,写出《别尔金小说集》和《吝啬的骑士》、《莫扎特和萨列里》、《石客》、《瘟疫流行时的宴会》第四部小悲剧,还创作了童话诗《神父和他的长工巴尔达的故事》以及近三十首抒情诗。《别尔金小说集》包括《暴风雪》、《棺材匠》、《驿站长》、《射击》、和《村姑小姐》等五个短篇,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驿站长》。它叙述驿站长维林辛酸悲惨的一生及其女儿被骠骑兵军官拐走后他痛苦的心灵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小人物的深厚同情,是俄国文学中描写“小人物”的先声。它深刻的现实意义,在后来的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中得到了进一步延伸。三十年代农奴制社会的日益黑暗,使普希金十分关注农民问题。一八三一年五月,他与新婚妻子冈察罗娃迁居彼得堡,在奉命编辑有关彼得大帝的史料时,被十八世纪农民起义领袖普加乔夫的事迹所吸引。两年后,他重返波尔金诺村,写成《普加乔夫起义史》和以彼得大帝为题材的长篇叙事诗《青铜骑士》(1833)、中篇小说《黑桃皇后》(1833),此外,还写了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1833),中篇小说《杜布罗夫斯基》(1832-1833)。一八三六年,普希金发表了他晚期最重要的作品《上尉的女儿》,这是作者创作中的现实主义进一步深化的标志。一八三七年二月二日,普希金为了维护自己的荣誉,回击来自上流社会的侮辱和诽谤,被迫与狂热追求冈察罗娃的禁卫军官、法国保王党人丹特斯决斗,身受重伤,两天后与世长辞,身后留下大量的文学作品、政论、文论和书信。作为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者和文学语言的创建者,普希金在俄罗斯文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跳动着俄罗斯社会生活的脉搏,为实现文学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转变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上一篇:普劳图斯
下一篇:普法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