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德国作家通称亨利希·曼,托马斯·曼的哥哥。一八七一年五月二十七日生于卢卑克的一个富商家庭。曾求学于柏林和慕尼黑的大学。一八九三年赴法国、意大利旅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与弟弟托马斯·曼著文公开论战,几乎导致手足之情破裂。一九一八年,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他为此热烈欢呼,并撰文宣传自己的民主主义主张。从一九二四年起,他把目光转向社会主义苏联,从中看到了实现民主理想的希望。一九三三年希特勒上台,亨利希·曼被开除普鲁士作协。在流亡国外期间,他同高尔基等著名作家一起,积极从事反法西斯斗争。一九三八年任巴黎“德国人民阵线”主席,一九四〇年定居美国。一九四九年被选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主席,次年三月十二日逝世。亨利希·曼的思想经历了一个不断向上的发展过程。他从资产阶级的叛逆者的立场起步,发展成为激进的民主主义战士,最后在政治和道义上靠近了社会主义。他一生写了十九部长篇小说,五十五篇中、短篇小说,十一部剧本和大量政论、散文。主要作品有:《在懒人乐园里》(1900)、《臣仆》(1911-1914)、《垃圾教授》(1905)、《大事业》(1930)、《亨利四世》(1935-1938)等长篇小说和著名论文《左拉论》(1915)。《在懒人的乐园里》是作者的第一部社会讽刺小说,它用漫画式的笔法描写一个外省大学生在柏林的浮沉,展示了诱人堕落的都市生活,嘲讽了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柏林的交易所和新闻界。这部小说的风格与主题同莫泊桑的《俊友》,巴尔扎克的《幻灭》十分相似。代表作《臣仆》是亨利希·曼的《帝国》三部曲的第一部,另外两部是《穷人》(1917)和《首脑》(1925)。小说主人公赫斯林是造纸厂老板的儿子,自幼怯懦而残忍,在强者面前是奴才,在弱者面前是暴君,为了金钱、权势和地位,他玩弄权术,投靠权贵,践踏对手,充当顺从的德意志帝国的臣仆。赫斯林的性格集中体现了帝国主义阶段德国资产阶级的本质特征。小说艺术上以辛辣的讽刺,漫画式的夸张,外形特征与内心世界的对比描写为主要特点。《亨利四世》属于历史小说,全书由国王亨利四世的青年时代》(1935)、《国王亨利四世的完成》(1938)等两部组成。作品取材于十六世纪法国宗教战争,塑造了一个真正代表民族利益的领袖人物的形象。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感人的艺术力量,对反法西斯主义的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
上一篇:曹魏屯田
下一篇:曼,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