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599—649)即唐太宗(626-649在位),唐高祖李渊次子,初封秦王,任尚书令。他出身于军事贵族世家,从小习文练武,熟读史书、兵书,年轻时就有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大业十一年(615),他刚满十七岁,奉父命率军到雁门(今山西代县)勤王,献计谋,虚张援军云集之势,吓退始毕可汗率领的数十万突厥骑兵,救出陷入重围的隋炀帝。十三年(617),他积极支持任太原留守的父亲举兵反隋,并做了大量组织发动工作。武德元年(618)五月,李渊称帝。七月以后,李世民成为统一战争中唐军主帅,以其杰出的军事指挥艺术,镇压了窦建德和大破刘黑闼、徐圆朗等起义军,消灭了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等割据势力,功勋显赫。在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中,他收买了东宫近臣,获知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共谋杀害自己,遂先发制人,于武德九年六月四日(626·7·2)设伏玄武门(长安太极宫北面正门),射杀了李建成、李元吉,得立为太子,八月即帝位,次年改元贞观。在其统治的二十三年中,政治比较清明,史称“贞观之治”。简括其内容是:①以隋亡为鉴,用古人“载舟覆舟”的比喻警惕自己和群臣,君臣共勉,励精图治。②偃武修文,大力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法,减轻剥削,赈济灾民,以苏民力。③选贤任能,简拔出身寒素而有才干的人担任三省、六部和州、郡长官,组成以房玄龄、魏征等七人有革新精神的宰相班子,有利于利民措施的推行。④广开言路,鼓励进谏,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使军国之事处理得当。⑤宽刑简法,颁布《唐律》,比《隋律》减少死刑一百六十三条,处死刑要五复奏或三复奏,废除兄弟连坐俱死等苛法,以免误杀无辜。⑥整顿府兵,在全国设六百三十四个军府,使之建制完备,训练有素,成为强大武装,贞观四年(630)取得反击突厥战争的彻底胜利,周边各族随即归附,遂使边境安宁。⑦提倡儒学,征聘文儒,考定五经,整理天下图籍,撰成《五经正义》、《群书治要》、《文思博要》和晋至隋各代史书,以适应文治需要。⑧大兴学校,培养大批有封建道德的知识分子,通过发展科举制度,从学校和民间录取人才充任各级官吏,加强封建国家的政权建设。这些措施,促成贞观间社会经济文化空前繁荣。“贞观之治”的本质,是保证地主阶级长久地经济剥削和政权巩固。当统一国家基本稳定之后,唐太宗便日趋奢纵,征敛愈重。魏征恐其不能克终俭约,于贞观十三年(639)上疏进谏,从十个方面指出近几年与前十年的不同,百姓生怨心。可见,“贞观之治”的主要成就在贞观十年以前,后期则大不如前,但贞观间仍然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个昌盛时期。唐太宗取得上述统军作战和治国安民的功绩,在人民的支持下,开创了当时世界上幅员辽阔、国势极盛的唐王朝,使他成为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成为驰誉中外的封建帝王。关于唐太宗的事迹,载于新、旧《唐书·太宗纪》。近几年对唐太宗的论著很多,如徐连达、仲富兰的论文《唐太宗首谋晋阳起兵吗?》(《复旦学报》1981年第二期)反驳了一千多年来李世民在其父起兵反隋中有首谋之功的传统观点。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了《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论集》。专著有万钧的《唐太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和袁英光、王界云合著的《唐太宗传》(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上一篇:朱自清
下一篇:李伯元和《官场现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