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是古希腊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出身雅典贵族,早年在数学、哲学和文艺方面受过良好的教育,从二十岁起跟随苏格拉底求学。苏格拉底被处死以后,他游历埃及,学习天文学和埃及的典章制度。曾三次去西西里一带,企图影响叙拉古僭主,培养一个“哲学家国王”,以实现其理想的奴隶主贵族政治,但以失败告终。这时他已四十岁,回雅典建立了著名的学园,授徒讲学,撰写哲学对话录,直到逝世。柏拉图的对话录共四十多篇,内容广泛,涉及政治、哲学、伦理、文艺、教育等问题。最能体现他政治纲领的为《理想国》,讨论修辞学和辩证法的为《斐德若》,讨论审美教育的为《会饮》,专门讨论美的为《大希庇阿斯》,讨论理想国社会组织的为《法律》。在对话中主要发言人为他的老师苏格拉底,论敌大半为诡辩派哲学家,柏拉图在对话中未出场,苏格拉底被认为是他的代言人。柏拉图把对话从史诗和戏剧中提出来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运用于学术讨论,成为古希腊文学中出色的散文作品。这种对话的最大特点在于把各方面的论点都摆出来,暴露其间的矛盾,然后用提问、启发、诱导等方式解决疑难,以浅喻深,由近及远,层层深入,使读者不仅能够看到思辩的结果,而且可以看到这种思辩的发展过程,激发读者思考。对话录中很少有抽象的议论,柏拉图善于把最抽象的道理通过日常的、生动形象的比喻加以说明,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柏拉图把“理式”或宇宙间的原则、道理看作是第一位的、永恒普遍的,至于感官所接触的世界在他看来则是“理式”世界的“摹本”或“影子”,没有普遍性,为第二性的、不真实的。他的这些哲学观点使他成为西方客观准心主义哲学的始祖。他的美学思想就是以他的客观唯心主义为基础的。首先,他否定了文学艺术的真实性,控诉荷马及悲剧诗人的作品不能显示真理。他说既然个别事物是“理式”的“摹本”,而艺术作品又“摹仿”个别事物,因此就成了“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和真理隔着两层”。他说美是真的善的,也是纯粹的“理式”,文学艺术是无法表现的。其次,他认为艺术作品刺激人的感情和欲望,写出神和英雄的种种缺陷,破坏了信仰,具有伤风败俗的作用。据此他讥笑荷马只歌颂英雄并不认识英雄,同时把诗人逐出了他的理想国。第三,柏拉图发挥了希腊传统的灵感说,认为灵感是创作的源泉;而灵感则是一种来自神的具有“强大吸引力的磁石”。由于神灵的依附,诗人才会失去平常人的理智而转入迷犯状态,然后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柏拉图的美学观点受到弟子亚里士多德的批评,但在西方美学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上一篇:柏拉图
下一篇:柏林战役和德国的败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