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陈忱所作长篇小说,是《水浒传》的续书。八卷四十回。作者陈忱(1590-1670字遐心,一字敬夫,号雁宕山樵,浙江乌程(今浙江吴兴)人。他是由明入清的作家,“以故国遗民,绝意仕进”,并秘密进行抗清活动。他是一位富有民族气节的爱国者,著《水浒后传》其意在于“泄愤”,“穷愁潦倒,满腹牢骚,胸中块垒,无酒可浇,故借此残局而著成之。”(陈忱《水浒后传》序)《水浒后传》叙写李俊等三十二位梁山未死英雄重新起兵反对贪官恶霸并参加抗金斗争,后来到海外创立基业,受南宋王朝“册封”的故事。其中情节或据《水浒传》中情节推衍而成,或由作者重新创作而成。《水浒后传》继承和发展了《水浒传》的积极主题:重新肯定了阶级压迫是英雄好汉重聚义旗、起兵反抗的根本原因,描写了阮小七、顾大嫂、邹润、李俊、童猛、童威等由于不堪忍受封建官吏和恶霸的压迫而奋起反抗的过程;作品描写了英雄好汉们开展的惩办贪官、诛除恶霸的斗争,肯定反抗斗争又使他们获得了生存和光明,“比前番在梁山泊上更觉轰轰烈烈,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来”作品总结了梁山斗争的经验教训,感慨招安的悲剧,抨击朝廷和奸臣背信弃义的行为,表现了深切的亡国之痛。作品突出了民族矛盾和亡国之恨,把关胜、呼延灼、朱仝等描写成抗金获胜的英雄,安排蔡京父子、高俅、童贯等奸臣一一被英雄处死,表现了作品立意为无辜而死的英雄报仇雪恨的情绪和广大人民要求惩办祸国殃民的罪魁的强烈愿望;作品结局安排英雄好汉到海外创立基业,“另寻一块干净土”,建设一个“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新天地,表现了作者的社会理想,也为起义英雄安排了一个美好结局。又写乐和站在雨花台上,“望着钟山,王气郁郁葱葱,不觉胸次豁然”,也暗寓作者企图恢复故明的用心。《水浒后传》借宋代的故事题材总结了明末清初现实的教训,表现了作者陈忱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情绪。
上一篇:水浒传
下一篇:永安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