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的哲学代表作之一。发表于1924年1月至4月《社会科学讲义》一至四集上。在《现代社会学》中,瞿秋白比较全面地阐述了自己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并分析了一些重大的社会历史现象。
在这部著作中,他在历史观的意义上使用社会学这一概念,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作出了明确的说明。他指出:“社会学乃是研究人类社会及其一切现象,并研究社会形式的变迁,各种社会现象相互间的关系,及其变迁之公律的科学。”(《现代社会学》,《社会科学讲义》第1-4集,上海书店1924年版。下引该书不注)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即唯物史观,是从总体上研究人类社会的。到目前为止,没有一种科学足以代替社会学研究总体的社会现象,亦没有一种科学足以直接运用自己的原理来解释社会现象。因此,必须有一种科学专门研究与解释社会现象的原理,并且综合一切分论法的社会科学所研究的对象间的关系,这就是社会学的任务。
瞿秋白指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一样,都是有其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人类的社会生活,不论他怎样复杂,怎样各不相同,始终我们能考察得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性,不论在自然或社会之中,都用不着人的承认,生来存在的,换句话说,这是所谓客观的规律性。科学的职任却在发见这种规律性,而使人类对于宇宙社会一切现象的概念脱离混沌的状态,——舍弃那‘混沌的印象’。”唯心主义目的论者认为,宇宙社会都有一定的目的,而这种目的又是没有原因的,所谓规律性就是目的的规律性。瞿秋白指出:“目的论的观点依附于宗教。‘天神有如此的计划及目的,所以应当如此如此。’目的论之来源,实在是推广‘地上的’奴隶制度,——一方服从一方统治的形式——于宇宙间的一切现象。他根本与科学不相容而相矛盾,——纯以‘信仰’而立。”自然和社会中的规律性都是有原因的客观的。“假使有甲种现象,那就必定有乙种现象与之相应。解释某种现象,寻出他的原因,一就是寻出另一种现象,为那种现象所赖而有的,——这是说明现象间之原因的联系。若不能得这种‘联系’,便是还没有解释那种现象。若是这种联系寻出了,发见了,并且与实际生活校正了,知道这种联系是经常的了,——那时我们就得了科学的解释了。这种解释,对于自然与社会都是唯一的科学的,他推覆一切神意、偶象,超越自然力,而使人能真正的运用自然力及自己的社会力。”
瞿秋白批判了唯心主义主张人的意志绝对自由的“无定论”,阐述了唯物主义关于人的意志受环境束缚的“有定论”。他说:“假使无定论一贯到底,能成就哪一种结论呢?人的意志若是绝对自由无联系,那就他是无原因的。——宇宙间的一切,从臭虫的滋生到太阳系的运行,都有公律的,独有人的意志,好象天神似的,站在全宇宙之上,而不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他是一个唯一的例外。意志自由论简直直达宗教,丝毫无所说明,无所谓知识,而只有盲目的信仰。”他指出:“其实人的意志并不是自由的,而是为许多原因所规定的。人的感觉与意志完全联系于其机体及其所处环境。意志与其他自然界的现象相同,必须为某种原因所规定,人在自然界之中,并不是什么例外。”“由此可见,不论是经常的现象,还是异常的现象,一个人的意志、感觉、行动都有一定的原因,是有定的,是有所联系的,——原因不具,果即不现。”
对于社会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问题,瞿秋白认为,一切历史上事迹,无论如何表面上看来是偶然的,实际上都是有因果的。平常历史上所谓偶然的事也是许多原因造成的,只不过是还没有被人们认识而已。他指出,科学意义上的必然始终只是因果的必然,而决不是“愿望的必要”。“譬如法国革命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因为封建制度时城市经济的发展必然引起第三阶级的革命;同时法国革命是历史的必要,——因为没有他资本主义便不能充分发展。俄国的农民解放亦是如此。社会主义之为历史的必要,正是这样的意义:——没有社会主义,社会便不能往前发展。所以社会主义是一种必要的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之为社会的必要性。同时社会主义又是社会发展之必然的结果,所以又可以称之为‘社会的必然性’。”这里瞿秋白依据社会历史发展客观必然性的原理,指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对当时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瞿秋白把唯物辩证法称之为互辩律或互辩法。关于社会现象的辩证法问题,他认为心物的关系问题也是社会科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他指出,历史唯心主义以精神为根本。它认为,社会是人组织的,人能思想,有愿望,有理想,有意见,——意见统治着世界;意见变动是人类社会中一切现象的根本原因;于是社会科学首先便应当研究所谓“社会意识”,所谓“社会精神”,这就是所谓社会科学中的唯心派。“唯心派的社会科学及社会学首先注意这社会的‘理想’,他们以为社会是心理的而不是物质的;——依他们的意见,社会是无数意志、理想、感觉、愿望互相组成的,换句话说,就是只有社会心理、社会意识、社会‘精神’。”与之相反,历史唯物主义以物质为根本。它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在自然规律的范围以内。人是从别种动物进化而来的,动物(活的东西)发现于地球上仅仅是最后的几万年内,因此,先有物质,而后发生能思想的物质——“人”。可见,“可以有无精神之物质;而不能有无物质之精神”。“物质之存在无关于‘精神’。精神现象却不能离开物质而存在,亦不能不受物质之束缚。物质是客观上存在的,不用精神去认识他。精神却永远与物质有关,无物质便无精神。而且精神仅只是某种组成特定形式的物质之功能(属性)。”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也是自然界的产物,社会只能存在于自然界之中,只能采取自然界里对于自己有益的东西以求生存。它采取的方法便是经济生产。因此,物质资料与物质的生产才是人类社会存在的根据。没有这些关系,无论什么“社会意识”、“精神文明”等都不能有,正如没有人的大脑就不能有思想一样。“可见并不是‘精神文化’(社会意识)产生那
‘社会的物质’(物质的生产),而是社会物质的发展造成‘精神文化的发展。换句话说,就是社会的精神生活受物质生产的实际状况及其发展的程度之束缚。人类社会的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大足以规定其精神生活。”因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当然唯物主义并不是否认思想意识的作用,而是说,只有在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中去解释社会的精神生活,才是唯一科学的真理。
瞿秋白认为,社会上一切事物都在“动”与“变”之中,没有一种东西是停滞不变的。“这种‘动’与‘变’是永久不息的,全宇宙是‘动的物质’。因此,凡是研究一种现象,必须观察他的发生、发展及消灭,——换句话说,便是‘研究事物之动象,——研究事物于其变动之中’”。正因为宇宙是在永久变动之中,所以研究一切现象,还应当看到他们之间的联系。“人类的一举一动都能影响到自然界及社会。影响可以很小,可以绝无用处,然而这种影响总是存在的。宇宙的一切现象不断的互相联系,没有绝对与外界相隔离的东西。”这就是说,历史辩证法观察一切社会现象时,第一要看到事物的动象,第二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
瞿秋白的《现代社会学》,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作了全面的阐述。它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具有奠基性的意义,是中国现代唯物史观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
上一篇:现代法国文学
下一篇:现代英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