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诗人但丁的长篇叙事诗。原名为《喜剧》,后人加上“神圣”一词以表尊敬,故又名为《神圣的喜剧》,中文译为《神曲》。全诗一四二三三行,被称为“中世纪史诗”。长诗分三部:《地狱篇》、《炼狱篇》(又译《净界篇》)、《天堂篇》。每部分三十三歌,加上序曲共一百歌。但丁在《致斯加拉大亲王书》中指出,《神曲》的创作目的是“要使得生活在这一世界中的人们摆脱悲惨的遭遇,把他们引到幸福的境地。”明确地表达出这部作品的政治倾向性。《地狱篇》写诗人在人生旅程的中途,即一三〇〇年四月八日,耶稣复活节前,在一片森林里迷了路,豹、狼、狮子拦住了他的去路。这时罗马大诗人维吉尔受贝亚德的嘱托来给他领路,带他去游历地狱。他们走了九层地狱,看到了各式各样的罪人、恶人,也有未经洗礼的圣哲。其中有的还活在世上。诗中所论功罪也包括现时。越是底层,罪过也越深重。过了地狱,就进入“炼狱”,这是一座环形的山,分为七级,加上外滩与地上乐园是九级,级数愈高,得救的希望愈大。炼狱是洗涤灵魂罪恶的地方,经过净化,过了最后一级便进入“天堂”。进天堂时,维吉尔消失,出现了诗人崇敬的女性贝亚德,她领诗人游历天堂。天堂也有九重,这里是诗人的朋友们与恩主以及诗人心目中的好入、天使们居住之所。过了九重天,就是极乐世界,上帝的所在。《神曲》里出现的都是鬼魂,但共主题是人,是反映尘世是非,描绘出新旧交替时代意大利的社会生活。通过诗人的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旅行表明,人类的精神由罪恶经过净化可达到幸福境界。作者认为,谁要违背宗教信仰,谁就会被打入地狱。要上天堂,就要用理性(象征理性的维吉尔当向导)和哲学去认识自己的错误,悔罪自新;靠信仰(象征信仰的贝亚德当天界的向导)和神学才能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升入天堂。到天堂的路就是从痛苦到幸福,从错误到真理,从黑暗到光明的过程。这部长诗是中世纪文化、哲学和艺术的总和。它反映了社会现实,如教会的贪婪腐化’封建统治阶级的残暴专横及新兴市民的贪财好利等。《神曲》诞生于中世纪,因此,从内容到结构都不可避免地要打上宗教烙印。诗中有不少宗教的说教,繁琐哲学的知识和浓厚的神秘色彩。全诗的结构按三、九、十的数字组成,与中世纪宗教思想有密切联系。作品的构思总的来说还是采用中世纪文学惯用的手法——象征手法与梦幻的形式,有些象征和隐喻令人费解。但《神曲》绝不是一部宗教文学作品,它具有新旧思想并存的两重性。对教会、教皇的批判,肯定文化知识与人的才能智慧,肯定世俗的爱情,主张人的感情解放,关心祖国前途,表现出意大利统一的强烈愿望等,这些思想里透出了新时代的人文主义思想曙光。而且长诗是用意大利民族语言写成的,这对当时都用拉丁文写作的风气是一个挑战。而近代资产阶级文学的主要特色之一是用民族语言写作。这部被称为“中世纪史诗”、“百科全书”的长诗,开了近代文学的先河。
上一篇:神圣罗马帝国
下一篇:神灭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