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前179—前104),西汉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广川(今河北枣强县)人,少治《公羊春秋》,汉代今文经学大师。曾任博士官、江都相和胶西王相。晚年“去位归居,终不问家产业,以养学著书为事”(《汉书·董仲舒传》)。武帝即位后,上贤良对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主张“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举贤良对策》)为汉武帝所采纳,开以后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他以儒家学说为主,又吸收了法家和其他各家思想,建立了以天人感应目的论为中心的神学唯心主义体系。认为天是“百神之大君”,“万物之祖”。“天”对地上统治者经常用符瑞、灾异分别表示希望和谴告,用以指导其行动,为君权神授制造理论根据。他将天道和人事牵强比附,提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汉书·董仲舒传》)的形而上学思想,企图借助天意论证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永恒性。他还提出“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和“性三品”的人性论。宣扬“三统三正”的历史循环论。政治上主张封建大一统,提倡以“德化为本”。反对“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无)立锥之地”的土地兼并现象,要求“限民名田”。提出轻徭薄赋,以宽民力;解放奴婢,解放生产力,缓和阶级矛盾等政治主张。著有《春秋繁露》和《举贤良对策》。
上一篇:董仲舒
下一篇:蒋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