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的重要哲学著作。1938年9月为《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所写的一节,即第四章第二节,后多次印发单行本。收入《斯大林文选》上卷和《斯大林选集》下卷。
作为党史教程的一节,这部著作的主要任务是阐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基础,简要介绍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苏联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从思想理论上武装广大党员和干部。
这部著作首先阐述了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它同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文中指出,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列主义党的世界观,其所以叫作辩证唯物主义,是因为它的方法是辩证的,它的理论是唯物的;历史唯物主义则是辩证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采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但与它们不是一个东西,而是向前发展了的科学理论形态。这部著作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主要内容概括为四个基本特征,论述了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作出了“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等科学结论。同时,斯大林还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概括为三个基本特征,系统阐述了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论述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提出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无产阶级党的指路明星。这部著作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论述是比较好的。它全面说明了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构成因素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其中地理环境和人口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文中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下了明确的定义,揭示了生产发展的三个特点,论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的作用及其表现,指出生产始终是发展变化的,它的变化必然引起全部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的变化,社会发展史首先是生产的发展史,是物质资料生产者的发展史;生产的变化和发展始终是从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首先是从生产工具的变化和发展开始的,生产力是生产中最活动、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在旧制度内发生的,它的发展有一个从自发到自觉、从进化到革命的过程。
斯大林的这部著作尽管存在一些简单化和片面性的问题,但它以特有的形式完成了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系统化、简明化和通俗化的任务,给广大干部和群众学习哲学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教材。从1938年到1949年,它先后重版了234次,翻译成66种语言,总发行量在3570万册以上,使整整一代人从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
上一篇:论语
下一篇:词的起源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