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1865—1898),晚清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中最激进的思想家和活动家。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出生于官僚之家。少年丧母,家庭寡欢,产生对封建纲常的不满;接触异端之书,对传统儒家思想和时文制艺非常反感。后曾有十年漫游,涉足江南塞北,行程八万里,体察了民情,饱览了山河,激发了爱国热情,又接触了当时不少立志改革的人士,对“西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形成变法思想。结识康有为、梁启超后对变法维新产生更大热情,1897年初完成《仁学》一书: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三纲五常”加以猛烈抨击,表现了激进民主主义和反清革命色彩。1898年初应湖南巡抚陈宝箴之邀,到湖南开展维新运动。戊戌变法开始后,他曾向光绪皇帝阐述变法主张,受到光绪皇帝赏识。戊戌政变前夕,他曾夜访袁世凯,要求袁世凯保护新政。戊戌政变后,他被捕入狱,不久慷慨就义。与他激进的思想主张相联系,他的诗文也显出了内容充实、感情饱满、思想深刻的特点,在晚清改良派作家中,他的诗文显示了特出的成就。他的诗格调严正,感情真挚,能“独辟新界而渊含古声”,富于爱国热情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他的《崆峒》诗描绘山河景象境界恢廓而雄奇有力,充满着积极精神;《狱中题壁》诗虽是临终前的绝笔,但仍表现出百折不挠的变法维新的决心和舍身为变法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他的散文句法严谨整洁,绝少浮词赘语,思想深刻,内容充实。其所著《仁学》中提出了“君主废,则贵贱平;公理明,则贫富均”的见解,阐明了“民本”、“君末”的道理,表现了反封建的政治改良思想。他的散文使骈、散融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上一篇:谭嗣同的哲学思想
下一篇:谴责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