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现代小说家。原名赵树礼,山西沁水人。自幼生长在农村,一直在农村工作,不仅熟悉农村和农民,并有特别深厚的感情,他还喜爱、熟悉民间曲艺和民间乐器。受“五四”新文学影响,开始试写新诗和小说。发现新文学不易为农民群众所接受后,便提倡通俗文艺,创作了《蟠龙峪》(1933)、《打倒汉奸》(1936)等通俗作品。抗战爆发后,参加了革命,编辑报纸副刊,写作小说、小戏、快板等,参加农村剧团的编辑,跟随剧团深入群众,积极致力于革命文艺的通俗化工作。延安文艺整风运动后,积极贯彻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反映农村生活的变化,最早取得丰硕的成果,成为解放区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仍继续深入农村,保持和农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大力反映农村的生活斗争,进一步探索文艺的民族化、群众化问题,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奋斗不已。十年浩劫中被“四人帮”残酷迫害致死。主要作品,解放前,除著名的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1943)、中篇《李有才板话》(1943)、长篇《李家庄变迁》(1945)外,还有短篇《孟祥英翻身》(1945)、《福贵》(1947)、《邪不压正》(1948)、《传家宝》、《地板》等。解放后有短篇小说《登记》(1950)、《“锻炼锻炼”》(1958)、《套不住的手》(1960)、《实干家潘永福》(1961),长篇《三里湾》(1955)和《灵泉洞》(上部,1958),此外还创作或改编一些曲艺作品(如鼓词《石不烂赶车》、快板书《“春”在农村的变化》、上党梆子《三关排宴》等)。1980年工人出版社出版《赵树理文集》,收有赵树理的小说、戏剧、曲艺、诗歌、论述、杂感、书信等,共四卷。赵树理一生为工农兵而创作。他的作品在读者中,特别是在农民中受到欢迎和喜爱,产生了很大影响。他的小说都是写农民生活,以反映农村生活斗争和农民关心的问题而著称。他敏锐地注视着农村变革和进步,热情地歌颂新人、新事、新风貌,敢于和善于揭露和批判革命工作和革命队伍中的矛盾和缺点;创造了栩栩如生的各类农民形象。他的创作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语言通俗明快,简洁生动,朴实幽默;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创造了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与民族风格。由于他的影响和带动,形成了一个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具有自己独特艺术风格的文学流派,俗称“山药蛋派”。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赵树理为反映农村生活,为发展文艺的民族传统、文艺的大众化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上一篇:赵壹的《刺世嫉邪赋》
下一篇:赵树理的《三里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