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40年到1919年为中国的近代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称近代文学。1840年6月发生的中英之间的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近代史是资本主义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不断侵略中国,同时中国人民不断地反对外族侵略的历史,是中国封建社会日渐解体,广大人民不断掀起反封建斗争的历史;是封建的中国逐渐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地化的历史。这一时期,从洪秀全到孙中山开展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资产阶级的新文化也与封建阶级的旧文化发生了激烈冲突。近代激烈变动的现实对近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遭到破坏,城乡商品经济受到刺激而有所发展。在整个社会经济结构中,封建经济仍占优势;在城乡商品经济中,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占有支配地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软弱而居于次要地位。近代中国的社会阶级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民族资产阶级、中国无产阶级等新的阶级产生,并在政治思想方面逐渐显示出了本阶级的力量;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近代各种社会矛盾的主要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也更加激化。人民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接连不断,此伏彼起,成为这一时期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特点。中国近代学术思想的发展出现了新趋势,传统的“汉学”和“宋学”已不能适应近代激烈变动的复杂的社会现实,一些思想敏锐的思想家开始研究《易经》“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变异观点,努力为“更法”革新寻找理论根据;也有一些先进的思想家注意学习西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以求达到强国御侮的目的。近代经济和政治思想的新特点对近代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得到了近代文学的比较直接和充分的反映,造成近代文学发展的新特点。
近代文学的基本特征:①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与近代社会历史的变迁有了更为直接和密切的关系;资产阶级范畴的进步文学不断发展,并能够程度不同地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服务,文学的发展出现了崭新的面貌。②近代文学题材广泛,出现了以前中国文学所未曾涉及过的许多新的题材内容;近代文学艺术形式丰富多样,语言更加通俗化;各种文学团体、文学刊物和文学理论纷纷出现,使近代文学发展表现了新特点;③近代文学发展中,资产阶级范畴的新文学与服务于落后保守的封建势力的旧文学之间的斗争曲折、复杂、激烈。近代文学与近代历史密切相关也表现了明显的局限性:近代文学反映近代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缺乏应有的广度和深度;进步文学对落后保守和反动的文学的冲击缺乏力量;近代文学作品艺术比较粗糙,艺术形象的典型化程度不高,没有彻底摆脱旧的传统形式的束缚;近代许多作家缺乏坚持持久和不断前进的精神,他们往往前期表现了进步的倾向,而后期则常常消沉动摇或趋于反动。近代文学中,新文学与旧文学的斗争处于胶着状态。
近代文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①从鸦片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的资产阶级启蒙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开始了历史大变动,新、旧文学的对立斗争也拉开了序幕;以龚自珍、林则徐和魏源等人为代表的启蒙作家的创作以及太平天国领袖人物的诗文对封建政治的腐败展开了批判,开始表现出更法革新的政治要求,形成了进步的文学潮流。而保守和反动的封建文学依然存在,并且还在竭力挣扎,表现在宋诗运动的倡导、桐城派古文的“中兴”、狭邪小说和侠义公案小说的盛行。②戊戌变法前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时期。这一时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的发生、发展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兴起和衰落给予文学的发展以重要影响。资产阶级改良派为适应改良主义政治运动的需要,提出了“诗界革命”、“文体革命”和“小说界革命”等口号,资产阶级改良派作家写出了大量反映改良思想的诗文和小说。与改良派的文学相对立,陈三立等人创“同光体”,一些保守落后的作家仍坚持拟古之习,他们都力图保守旧诗文,以对抗新文学。③辛亥革命前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这一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与资产阶级改良派展开了激烈的论争;资产阶级革命派作家章太炎、邹容、秋瑾、陈天华、黄小配等的诗文和小说宣传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许多革命报刊和文学期刊适应革命形势的发展纷纷出现,革命文学团体“南社”也应运而生,为资产阶级革命摇旗呐喊的革命作品大量出现,形成一股强大潮流。但辛亥革命失败后,文学发展掀起一股逆流,鸳鸯蝴蝶派小说、武侠小说和黑幕小说泛滥,说明封建文学还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而资产阶级革命文学对封建文学的批判与冲击还缺乏力量。
近代文学在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转折过渡和联结纽带的作用。近代文学在整个中国文学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鲜明的特点。
上一篇:近代戏剧和戏剧革新
下一篇:近代欧洲大陆各国的唯理论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