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浙江富阳人。创造社主要成员之一。早年留学日本时开始文学活动,1922年回国后正式从事文学工作,并在一些大学任教。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坚持反帝反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革命立场,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左翼作家联盟和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团体,从事创作和翻译介绍外国进步文艺工作。抗战爆发后,应郭沫若之邀赴武汉参加抗日工作,1938年冬去南洋群岛(新加坡、印尼)等地进行抗日宣传活动,1945年8月29日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苏门答腊。1952年中国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郁达夫的著作有近五十篇中、短篇小说,一百六七十篇散文随笔,数百篇论说文和诗词,共计三百万字以上。1927-1933年,出有《达夫全集》:《寒灰集》、《鸡肋集》、《过去集》、《奇零集》、《敝帚集》、《薇蕨集》、《断残集》等,共七卷。此外尚有单行本《日记九种》、《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达夫代表作》、《达夫游记》等及翻译多种。1982-1984年花城出版社与香港三联书店联合编辑出版了《郁达夫文集》,共十二卷,收有小说、散文、诗歌、日记、书信和译文等,是目前最全的版本。
郁达夫的文学业绩以小说、散文成绩最著,它以强烈的主观色彩,感伤的抒情倾向和清丽、自然的文笔著称。《沉沦》(1921)是郁达夫也是中国新文学第一本小说集,收《沉沦》、《南迁》、《银灰色的死》短篇小说三篇;作于日本,都是以中国留学青年为题材,表现了来自弱国的子民,在异国备受欺凌,精神上感受极度压抑,以及爱情上的无比苦闷心情。其中《沉沦》为早期代表作,通过留日中日学生痛感祖国贫弱、异族歧视和不能实现的爱情要求而形成的孤独忧郁苦闷以至变态心理的抒写,发出了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的愤懑和控诉,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封建道德的大胆挑战。小说中关于性的追求、苦闷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变态心理、颓废情绪的正写直抒,是五四时期“个性解放”思想的反映,是适应反封建要求的,但又难免不起消极作用,这在此后的某些作品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沉沦》反映了当时青年的普遍的思想感情,反响很大。
1922年回国后到1927年是作家小说创作的黄金时期,写下了大量作品,以作者自称“多少带有一点社会主义色彩”的《春风沉醉的晚上》(1923)、《薄奠》(1924)、《微雪的早晨》(1927)等篇为代表。前两篇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反映工人生活小说中的优秀之作,描写了烟厂工人(《春风沉醉的晚上》)和人力车夫(《薄奠》)的困苦生活及美好品格,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真挚同情,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小说中的“我”都是贫困的知识分子,作品着力表现他们同劳动人民在相近的生活命运中建立起来的相互关心的深厚情谊,读来十分感人。《微雪的早晨》通过知识分子在爱情上的不幸遭遇,控诉了军阀的反动统治。这些篇章表现了作者创作视野的开阔,而结构也趋于严整,文情并茂,标志着艺术上的日趋成熟。其后的《她是一个弱女子》(1932)、《出奔》(1935)等更直接描写了城乡激烈斗争的现实,直接抨击军阀的反动统治,揭露地主阶级的反动与卑劣,鼓舞人们进行革命的追求和实践,揭示革命进程中的复杂的矛盾斗争,要人们坚定革命立场,警惕阶级敌人的阴谋和进攻。这些作品显示了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思想上达到了新的高度,描写上摆脱了“自叙传”的束缚,体裁上向中篇构制发展。写于同一时期的《东梓关》、《迟桂花》,着重描写了安谧、恬静的乡居生活,去时代波澜较远,但艺术技巧上则更圆熟精纯。郁达夫赞同文学作品是作家的“自叙传”的主张,许多作品中第一人称的“我”,显示着作者个人思想精神的特点,即便后期“自叙传”色彩有所削弱,没有“我”出现,但也多少能看到作者生活和思想的投影。
郁达夫的散文创作,也成绩斐然。写景抒情的游记,为数颇多,它以优美清秀的文笔,描绘山光水色,抒发种种复杂而真挚的感情,并不乏感怀时政、忧国忧民的愤慨之音,情景兼到,行文流畅自由,如《钓台的春昼》(1932)、《马六甲游记》(1940)等;他的政论杂感,明言直陈,立场鲜明,尖锐犀利,如《广州事情》、《在方向转换的途中》(1927)、《故事》(1928)、《从法治转向武治的日本》(1933)等,在反帝反封建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发生了不容忽视的战斗作用。此外,郁达夫还写有不少颇有见地的文学评论文字和颇有功力的旧体诗作。郁达夫不愧是一个热爱祖国、心向革命的人民烈士,是中国新文学开拓者中一位独具风格的文学家。
上一篇:邦达列夫,尤·瓦
下一篇:郑光祖及其《倩女离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