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杜定国 【本书体例】
浙宁镇邑泥湾村,严姓,聚族而居,多半驾舟为业。康熙年间,有严舟子送袁生进馆,东人迎师于堂,大开宴筵,恭而且敬。坐舟子于廊,恶草具陈,轻而且慢。舟子思一衿之荣,胜百城之富,若有子,必令读书,以吐吾气。
逾年,得一子,苦积汗资,为读书本。甫五龄,即就塾,五六载,不过识数字而已。或告之曰:“尔子非读书器,不如学他技,毋令耽误青春,作无用之物也。”舟子默然良久,曰:“天地生人,五脏具备,断无有教之不成者,此乡无名师故耳。”次年,延城中师教读,数年,欲其书一便牍而不能。彼总不认子之鲁钝,惟怨师非真良。四处访求,具重修,聘宿儒费师教之。初来时,怕有失礼,邀乡党中之有文墨者侍宴。食则察师之嗜好者而频进之,己与妻甘嚼菜根。愈勤驾驶,见美味必沽以归,逢时食先修以荐,望子浓而事师重。师亦感其情而勤于课,与之讲解,左引右征,开其智窍。而是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师对舟子曰:“子之待我,如此其忠且敬也,敢不尽心力以课之!奈顽石难化,不能如子之愿。他人见子乃门外汉,利修厚膳丰,为令嗣粉饰装点,媚东人以固馆。吾素不作欺人事,不安白食!”揖而辞之。严曰:“下贱人谅无上达子。先生若即辞归,恐外人议我不谙礼貌,获罪于师。屈终其岁,以光颜面。”先生听其言近于礼,因循而止。由是师之望弟,益深于父之望子,虽三隅不反,而犹复之。一日,问以粗浅之文,答竟大错,又谆谆讲之,复仍无当。怒极,用楚夏击之,流血,晕而仆地。师骇绝,呼其母至而遁。遇舟子于途,师迅行气促,面拂神移。问曰:“必有冒犯于师者!”答曰:“无!无!”曰:“何形之不同于昔也?请言云。”师惟摇首唏嘘。固请,乃告以情。严曰:“师之毙徒,亦犹父之毙子,有何大罪?况欲好吾子而重击之,非恶吾子而故杀之,吾亦不肯恤顽子而祸名师也。”邀之同归。师知难脱,心惊胆战,勉同回馆。严闻妻之哭而叱阻之,曰:“是子不良,死何足惜?”须臾子甦,哀声止而笑声起。子徐行下楼,对先生拜揖,转又拜父。问其如何而甦,曰:“初以头晕而仆,继有一人,丹颜绿发,与我药丸两颗,投诸口而吞之,觉神清气爽。”师、东欣慰殊甚。自后顽化为敏,智识顿开。年二十余,入黉(hón洪)序补弟子员,食廪饩,设帐授徒。舟子歇业而安享焉。
吁!彼驾舟糊口者,有谁望子荣吐气?严则力舟聚资,崇师隆礼,观其对师之言,语语惊天动地;而费生之尽心施教,讲不厌烦,亦足以感召神灵。毙投二丸,虽冥冥难凭,而顽化为敏,实彰彰可考。语曰:“心诚求之,无不与之,神之格思,不可度思”。其斯之谓欤?
(选自《咫闻录》卷十一)
浙江宁波府镇海县有个泥湾村,有姓严的一族人聚居在这里。他们大多数以驾船为业。康熙年间,有个姓严的驾船人送一个姓袁的先生到一家私塾教书,主人把先生请到堂上,大摆宴席,毕恭毕敬。而让驾船人坐在门廊之下,把些粗粝食物都堆给他,非常简慢。严舟子想,一个秀才的荣耀,竟然胜过拥有百座市镇的富豪,我如有儿子,一定让他读书。
过了一年,严舟子果然有了一个儿子,于是就开始积攒血汗钱,作为儿子读书的费用。儿子刚五岁,就被送进私塾。可五年过去了,这孩子才认识几个字。有人对严舟子说:“你的儿子不是读书的材料,不如学习其它手艺,不要让他耽误了青春,成为一个无用的人。”严舟子沉默了很久,说:“天地生人,都有五脏六腑,决没有教不成器的道理,只不过这里没有名师罢了。”第二年,他请来了城里的先生。教了几年后,想让儿子写一封简单的信儿子也写不成。然而,严舟子总不承认自己儿子愚笨,只是一味地埋怨先生教得不好。于是,又四处访寻,准备了重礼,聘请有大学问的费先生教他的儿子。费先生刚来时,严舟子怕礼貌不周,特意请来村中知文识字的人陪宴,吃饭的时候,看先生喜欢吃什么就频频送上,自己和妻子甘心吃菜根。从此以后,驾船越加勤快,见有好吃的东西一定要买些回来,遇到有刚下来的时鲜食物,就趁先整治好献给先生。对儿子的希望越大,侍奉先生的礼节就越重。先生也为他的真情所感动而努力讲课。给他儿子讲课时,总是反复解说,启发他的心智。然而他儿子却无专心思考求知发问的样子。先生对严舟子说:“你对待我是如此的诚恳尊重,我怎么敢不尽心尽力教你的儿子呢?只是顽石难化,不能使你如愿。若是别人,知道你是门外汉,会看重厚礼美食,替你的儿子粉饰装点,讨好你以保住自己的教馆。我从不做欺人之事,不安心无功而食!”拱礼就要告辞。严舟子忙说:“我是个下贱之人,看来无有上进的儿子!先生如果马上辞归,恐怕外人会说我不懂礼貌,得罪了先生,委屈你把这一年教完,让我脸面上好看一点。”先生听他的话合情合理,于是就留下来了。从此,先生对学生的希望比父亲对儿子的希望还深。即使多方举例学生仍不能领悟,而仍然反复讲解。一天,先生拿一篇粗浅的文章考他,回答竟然大错,又耐心给他讲解,答复的仍不恰当。先生气极了,就用教棍打他,不想竟打破了头,使他晕眩跌倒。先生吓坏了,赶忙喊来他的母亲,自己赶紧逃走。路上正巧遇到严舟子,先生因跑得快,气喘吁吁,面色和神态都变了,严舟子就问:“一定是谁冲撞了先生!”先生回答说:“没有,没有。”严舟子说:“那为什么你的神态和往日不一样呢?请你告诉我是为什么。”先生只是摇头叹气。严舟子再三请求说明,先生才把实情告诉了他。严舟子却说:“先生打死了学生,就像父亲打死了儿子一样,有什么大罪!何况你是为我的儿子学好而重打了他,不是厌恶我的儿子而故意打死了他,我也不肯因怜爱儿子而嫁祸于名师啊!”邀请先生一起回家。先生知道难以脱身,心惊胆颤,勉强和他一道回馆。严舟子听到妻子在哭,就训斥阻止她,说:“这孩子不成器,死了有什么可惜!”一会儿,儿子苏醒过来,家里哭声停止,笑声响起。儿子慢慢走下楼,对先生施礼,转过身又拜父亲。问他是怎样醒过来的,他说:“开始时因头晕而跌倒,接着有一个面色红润,头发碧油的人,给我两粒药丸,塞进口中吞下,觉得神清气爽。”先生和主人听了都高兴非常。从此以后,愚笨变成灵敏,智慧见识顿然开朗。二十多岁中了秀才,补为廪生,享受官家薪俸,开馆授徒。严舟子也不再驾船而安享清福。
唉,那些驾船糊口的人,有谁盼望儿子荣耀吐气?严舟子却努力驾船攒钱,敬重先生崇尚礼仪,看他对先生说的那番话,句句惊天动地;而费先生的尽心施教,不厌其烦讲解,也足以感召神灵。儿子晕死过去有人投给两粒药丸,虽冥冥之中难为凭信,而愚笨化为灵敏,却是明明白白可以证实。古语说:“诚心诚意追求的东西,没有不能得到的,神灵被感动了,那力量是不可估量的!”恐怕就是说这类事情吧!
(孔占奎译)
《严舟子》描写的是姓严的驾船人延师教子的故事,它的突出特点是表现了重教尊师的可贵思想,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驾船人。他由于亲身感受到读书人和驾船人的巨大贵贱差别,发誓有子必读书,盼望子贵,吐气扬眉。这在封建社会是可以理解的,今日也无可厚非。但他重教尊师的诚挚精神却非常罕见,不仅封建社会多数人难以具备,即是在今天也不可多得。盼子成器、望子成龙为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但却少有严舟子的牺牲精神和卓越见识。他能不恤积攒血汗钱供子读书;能在儿子读书无多大长进时不灰心丧气,坚信教无不成之理;能百般敬重先生而自甘勤苦;特别是在非常事件发生时能实事求是对待先生,理解先生的苦衷而甘心牺牲自己。他身上贯注了重教尊师的理想,体现了教育成功的秘诀。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痛下决心,义无返顾,不为暂时困难所动,充分尊重信赖教师,定能取得预期效果。严舟子的言行不仅感动了名师费先生,而且感动了神仙,使其子化顽为灵,卒遂心愿。严舟子的故事虽然神奇,但它蕴含的思想却是现实的,如果天下父母都能如此对待教育(当然不仅是读书),则天下将无愚昧无知之人,那世界将是多么美好,人类将是多么伟大!
作品在描写严舟子形象时,紧紧抓住其坚韧诚笃,深明大义的性格特征,把人物放在一系列矛盾冲突之中反复表现,层层推进,使其形象鲜明感人。严舟子有子必读书,希望子贵吐气的愿望是迫切的,但儿子冥顽愚钝,屡教不化的客观效果是无情的。迫切的愿望和无情的效果构成了一重重矛盾,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使人物经受一次又一次的严峻考验。特别是延请宿儒费先生之后,作品的矛盾冲突达到了顶峰,儿子不可教育的失望,先生因苦教无效误伤儿子的痛苦,都尖锐地摆在人物面前。但严舟子能敬师崇礼,不悱不怨,给先生以感人的待遇,讲出惊天动地的语言,使人物性格得到了高度升华,达到了一个非凡的境界。
由于时代限制,严舟子延师教子故事体现的思想仍存在不健康的一面。首先,他教子的目的是为了子贵吐气,教子的内容也只限于读书而排斥其他技术的学习,教育目的既封建又陈腐,教子内容既不完整又失之偏颇,今天断不可为法;其次,我们更不赞成先生因恨铁不成钢而责打学生,无数惨痛的教训证明它违反了教育规律,是一种错误的教育方法,只能造成不良的后果。作品因情节和塑造人物的需要,描写了严舟子对费师打死儿子的高度体谅,但现实生活中却是不能允许的。所以,在阅读这篇作品时,读者一定要细分正误,精审慎取。
上一篇:严光
下一篇:中山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