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而今 【本书体例】
大居守李相读《春秋》,误读叔孙婼(chuò绰)为婼(ruò弱)。日读一卷,有小吏侍侧,常有不怿之色。公怪问曰:“尔常读此书耶?”曰:“然”。“胡为闻我读至此而数色沮耶?”吏再拜言曰:“缘某师授,误呼文字;今闻相婼为婼,方悟耳。”公曰:“不然。吾未之师也,自检释文而读,必误在我,非在尔也。”因以释文示。小吏因委曲言之,公大惭愧,命小吏受北面之礼,号为“一字师”。
(选自《唐摭言》)
大居守李相阅读《春秋》,把叔孙婼(chuò绰)误读作叔孙弱。每天读一卷,有小吏在旁侍候,小吏常常流露出不痛快的神色。李相奇怪地问:“你经常读这部书吗?”回答说:“是的”。“为什么几次听我读到这里都神色沮丧呢?”小吏拜了两拜,说道:“因为我的老师教我,读错了音,现在听相公读婼为弱,才知道。”李相说:“不对。我未曾拜过老师,自己查检释文阅读,错误一定在我,不在你。”随手把释文给他看。小吏趁此机会委婉地指正了这个音。李相大为惭愧,让小吏接受他敬给老师的礼,称他为“一字师”。
古代尤其是唐宋时期,“一字师”的故事很多,但具备情节且能显示出人物性格的却比较少见。《唐摭言》中的《切磋》,可谓难得的一篇。
它说的是唐朝的太守李相误读一字,被身边小吏发觉,但小吏又不敢直言,而表现出“不怿之色”。李相有所察觉,虚心求教;小吏“委曲言之”,终于勘正读音,被拜为“一字师”。作品不仅情节有些“委曲”,同时还写出人物的性格。李相为人坦诚,敢于说自己“未之师也”;态度谦逊,在下属面前也不装腔作势,自认“必误在我”;他求知热切,“日读一卷”,还“命小吏受北面之礼”。小吏则拘谨有礼,谈吐有方。他发觉太守误读并没有当即指出;但又不吐不快,所以有“不怿之色”。太守追问,他则巧妙地以自责的方式款款道出,最后看太守真诚,才“委曲言之”。
下面我们不妨抄录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中与此相类似的一则故事,比读一下:
杨诚斋(杨万里)在馆中,与同舍谈起晋于宝,一吏进曰:“乃干宝,非于也。”问何以知之,吏取韵书以呈,干字下注曰:“晋有干宝。”诚斋大喜,曰:“汝乃吾一字之师”。
虽然也有情节,也有性格,但与《切磋》相比,却显的情节简单,形象单薄了。
上一篇:冯蝶翠
下一篇:刑房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