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傅今 【本书体例】
虞通之
虞通之(约公元453年前后在世),会稽余姚人(今浙江余姚县)。善言易经,南朝宋时仕至黄门郎,步兵校尉。著有文集20卷。《妒记》一名《妒妇记》,已散佚,鲁迅《古小说钩沉》辑得七条。
京邑有士人妇,大妒忌;于夫小则骂詈,大必捶打。常以长绳系夫脚,且唤,便牵绳。士人密与巫妪为计,因妇眠,士人入厕,以绳系羊,士人缘墙走避。妇觉,牵绳而羊至,大惊怪,召问巫。巫曰:“娘积恶,先人怪责,故郎君变成羊。若能改悔,乃可祈请。”妇因悲号,抱羊恸哭,自咎悔誓,师妪乃令七日斋,举家大小悉避于室中,祭鬼神,师祝羊还复本形。婿徐徐还。妇见婿啼问曰:“多日作羊,不乃辛苦耶?”婿曰:“犹忆啖草不美,腹中痛尔。”妇愈悲哀。后复妒忌,婿因伏地作羊鸣;妇惊起,徒跣(xìǎn险)呼先人为誓,不复敢尔。于此不复妒忌。
(选自《妒记》)
京邑某士人的妻子,嫉妒心特强;对丈夫小则张嘴就骂,大则抬手就打,并用长绳拴住丈夫的脚。如果有事叫他,便拉一下绳。士人私下与一巫婆商量出一个计策。当士人的妻子睡着以后,士人就到厕所里,将绳子捆在羊的腿上,士人顺着墙边走到偏僻的地方躲起来。士人的妻子醒后,又牵绳却来了只羊,大吃一惊,赶快叫来巫婆。巫婆说:“是你做坏事太多,祖先怪罪下来,将你的丈夫变成了一只羊。你若能改悔,还可以祈求神灵将你的丈夫再变为人。”士人的妻子极伤心,抱羊恸哭,自己责备自己,并发誓改正错误。巫婆让她吃斋七天,全家大小都躲避在屋里,向鬼神行祭礼,巫婆祷告,让羊还复人的本形。这时士人也就慢慢走了回来。他的妻子哭着问他:“你当了多天的羊,不苦吗?”士人答:“现在还记得吃草的滋味难受,腹中痛呢。”士人的妻子更加悲哀,后来士人的妻子旧病复发,士人就爬在地上学羊叫。这时妻子又猛然想起巫婆的话,顾不得穿鞋就向祖先起誓,再也不敢这样对待丈夫了。从此以后,士人的妻子改掉了嫉妒的毛病。
《士人妇》是虞通之《妒记》中的名篇。它虽然也出自文人之手,但本篇写得极随意、轻松,没有主观上的刻意追求,也没有斧凿的痕迹。在幽默的叙述中,为我们勾画了一位妒妇的形象。
妒妇的行为是错误的,应当受到批评与指责。我们研究作品,要考虑作品产生的时代。中国的南北朝时代,社会黑暗,长期以来,妇女没有社会地位,也没有个人独立的人格。他们只是男子玩物,传宗接代的工具。在这样社会背景下,妒妇的无理行为,可以说也有对夫权主义的反抗成份。当然象她这样的作法是过分的。
作品中的妒妇,在她的性格中,也存在着善良的一面。当她误以为丈夫“变为羊”的时侯,“妇因悲号,抱羊恸哭”,急忙求救于“巫婆”。“巫婆”直话直说,让她改掉自己的嫉妒错误,然后祈请先人的神灵,把她的丈夫再还原为人,妒妇满口答应,发誓要改掉嫉妒的毛病。并“斋戒七日”,以求丈夫还原。当她看到自己的丈夫复原成人后,十分关切地问:“多日作羊,不乃辛苦耶!”丈夫一语双关地答道:“犹忆啖草不美,腹中痛尔”。妒妇心地善良,对丈夫体贴入微的本质充分体现出来。作者既写妒妇的缺点,也写她善良的本性。妒妇的凶相,令人发指;妒妇思想的单纯,以至被巫婆愚弄也没有一点察觉,又令人同情。妒妇本嫉妒、凶狠,以后又幼稚、软弱,并不是闲来之笔,都是为全方位的塑造人物性格服务的。
全篇以幽默见长,以喜剧的形式贯穿始终。轻松、滑稽、幽默、风趣,构成了作品的艺术特色。
上一篇:回部香妃
下一篇:士奇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