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长春 【本书体例】
杨树棠
杨树棠,生卒年不详。字凤辉,别号南皋居士,四川岷江人。“自伤不遇,不得已著书以自见。”著有《南皋笔记》四卷。成书于民国三年(1914)。
湘乡陈丹岩家,有柳树一株,大可十围,荫荫郁郁,袅袅依依,风凉可爱。陈读书其下,每作诗文,恒若有助之者,以此文思大进。
一夜月明人静,万籁无声。闻柳荫有人吟云:“清露重,早凉归,别浦含烟远树微。才思满天作飞絮,随风吹过小楼西。”陈大惊异,以火烛之,绝无踪影。疑为此树之精,因题一绝于树云:“楼头杨柳青,庭下秋风起。夜来发歌声,声在清荫里。”明日视之,则其诗已加圈点,盖柳汁所染也。
陈惧其为怪,议伐其树。是夜,闻柳荫中有人语云:“一时高兴,信口狂吟,遽致贾祸,不图文章之厄运至于如斯也!”复朗吟曰:“秦火炎炎,谁将护呵?将寻斧柯,其奈之何!”歌毕,似觉哭声隐隐。陈异而心怜之,欲寝其议,其家人不可。曰:“树已成精,不伐将为患。乌可以妇人之仁而败乃公事也!”
命工师伐之。忽有一老者,修髯(rǎn染)瘦骨,鹤发童颜,自树中出,笑谓生曰:“君所谓入室操戈者,吾索尔五色笔去矣。”言讫,忽不见。陈大懊悔,自此遂不能为只字。
客有自湘乡来者,陈之同门友也,为余确切言之。
(选自《南皋笔记》卷一)
湖南湘乡陈丹岩家里,有一棵柳树,树干十人才可以环抱。蓊蓊郁郁,树枝袅袅依依,风凉可爱。陈丹岩在其下读书,每当作诗文时,常常象有人帮助他,因此文思进步很快。
一天夜里,月明人静,万籁俱寂。陈丹岩听到柳荫中有人吟诗云:“清露重,早凉归,别浦含烟远树微。才思满天作飞絮,随风吹过小楼西。”陈丹岩很惊异,拿火照照,没有一点踪影。怀疑是此树的精怪,于是在树上题写了一首绝句,云:“楼头杨柳青,庭下秋风起。夜来发歌声,声在清荫里。”第二天看看他题的诗已经加了圈点,是柳汁所染的。
陈丹岩害怕它是鬼怪,商议伐倒这棵柳树。这天夜里,听到柳荫中有人说:“一时高兴,信口狂吟,马上就招惹来灾祸,没有想到文章的厄运到了这种地步呀!”又高声吟诗云:“秦火炎炎,谁将护呵?将寻斧柯,其奈之何!”吟唱完好象听到有隐隐的哭声。陈丹岩惊奇并且心里怜爱它,想放弃伐树的打算,他家里人不同意,说:“树已经成精,不伐倒就会招来祸患,不能用妇人一样的善心,而坏了你的大事呀!”
让木工砍伐柳树。忽然有一个老者,长长的胡须,瘦瘦的身体,鹤发童颜,从树中出来。笑着对陈生说:“你就是所谓入室操戈——用我的矛来攻击我的人,我取回你的五色笔去了。”说完,忽然就不见了。陈丹岩很懊悔,从此就再也不能写出一个字。
有一个从湘乡来的客人,是陈丹岩同门的朋友,给我真实讲述了这件事。
阅读杨树棠的这篇《柳异记》,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它的内容奇幻怪异,结构跌宕起伏,意境悠静深远。
内容上,作者记述了一个奇异的故事。陈丹岩因家中大柳树的暗中相助而“文思大进”,诗文如泉而涌。但陈丹岩“叶公好龙”,怕柳树成了精,将会构成祸患,遂“命工师伐之”。柳树化作一个老人出现,谴责了陈的恩将仇报,收回了五色笔。从此陈丹岩江郎才尽,一个字也写不出来了。这篇文章篇幅虽短,但读起来却令人如睹神怪,魂魄为之一奇。陈丹岩无缘无故在柳树下“文思大进”,令我们非常奇怪,忍不住要迫不急待地读下去‘,以弄清原因。待看到树荫中有人吟诗作赋,又“绝无踪影”,而陈的题诗也被“加圈点”,就更加令人匪夷所思。再到“鹤发童颜”老者出现,收走了五色笔,我们这才恍然大悟。
其结构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故事的第一节介绍陈丹岩作诗文的奇遇,给读者设下一个悬念。第二节作者继续作延宕之词,柳荫中有人吟诗但陈遍觅而不得,而陈本人题于树上的绝句又被“柳汁所染”。使读者和陈丹岩一样如坠五里烟云。第三节笔锋陡转,记陈丹岩“议伐其树”,夜中听到有人“语”且“歌”,遂起了恻隐之心,“欲寝其议”,又被家人劝阻。一节之间人物思想几经转折,曲折变化,结构起伏有致。最后,树倒精出,陈丹岩文思断绝。前面设置的环环相扣的悬念至此真相大白。读者绷紧的思绪也随之安静下来,但一种遗憾之情也禁不住油然而生。
该文的另一显著特点是意境悠静深远。文章一开始就是一幅优美宜人的风景画:一株十围许的大柳树蓊蓊郁郁,枝叶繁茂,纤细的树枝婀娜多姿,随风轻摆。一书生读书其下,文思泉涌,踌躇满志。让人体味到一种恍若仙境的味道。至后,又描写月明人静之夜,浓郁柳荫中有人吟诗作赋,陈举烛寻觅而不获。使人又感受到一种阴森怪异之恐怖气氛。到后来伐树之日,忽一“修髯瘦骨,鹤发童颜”老者出现,谈笑间索笔遁去。更给人一种浪漫不羁,天马行空之感。
上一篇:柳如京
下一篇:柳敬亭说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