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傅今 【本书体例】
二义者,珠崖令之后妻及前妻之女也。女名初,年十三。珠崖多珠,继母连大珠以为系臂,及令死,当送葬。法纳珠入于关者死,继母弃其系臂珠,其子男年九岁,好而取之,置之母镜奁中,皆莫知之,遂奉丧归。至海关,关侯士吏搜索,得珠十枚于继母镜奁中。吏曰:“嘻,此值法,无可奈何,谁当坐者?”初在左右,顾心恐母云置镜奁中,乃曰:“初当坐之。”吏曰:“其状何如?”对曰:“君不幸,夫人解系臂弃之,初心惜之,取而置夫人奁中,夫人不知也。”继母闻之,遽疾行问初。初曰:“夫人所弃珠,初复取之,置夫人奁中,初当坐之。”母意亦以初为实。然怜之,乃因谓吏曰:“愿且待罪,无劾儿,儿诚不知也。此珠妾之系臂也,君不幸,妾解去之而置奁中,迫奉丧,道远,与弱小俱,忽然忘之,妾当坐之。”初固曰:“实初取之。”继母又曰:“儿但让耳,实妾取之。”因涕泣不能自禁。女亦曰:“夫人哀初之孤,欲强活初身,夫人实不知也。”又因哭泣,泣下交颈。送葬者尽哭哀恸,旁人莫不为酸鼻挥涕。关吏执笔书劾,不能就一字;关侯垂泣,终日不能忍决。乃曰:“母子有义如此,吾宁坐之,不忍加文,且又相让,安知孰是?”遂弃珠而遣之。既去后,乃知男独取之也。君子谓二义慈孝。《论语》曰:“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若继母与假女推让争死,哀感旁人,可谓直矣。
(选自《列女伟》)
两位有义气的人,是珠崖令的后妻和他前妻的女儿。女儿名叫初,十三岁。珠崖这地方盛产珍珠,继母把大珠子串成珠镯,带在臂上。珠崖令死后,将遗体送回故乡安葬。当时的法律规定,带珍珠进关内,应判死罪,所以继母把她臂上的珠镯扔了,她的男孩当时九岁,因喜好而把珠子又拾回来,放在母亲的梳妆匣里,谁也不知道,于是就护灵柩朝故乡走去。到了海关,官吏从继母的镜匣中搜出十枚珍珠。关侯说:“哎,触犯了法律,没有办法,谁该负罪?”初在一旁,由于担心母亲说是她自己放在镜匣里,就说:“我应当负罪。”关侯说:“那具体情节如何?”初答:“父亲不幸去逝,夫人从臂上解下珠子扔了,我觉得可惜,便拾回放在夫人的镜匣里,对此夫人并不知道。”继母听了,忙过来问初。初说:“夫人把珠扔了,我又拾回来,放在夫人的镜匣内。我应当负罪。”继母认为初说得是实情,因怜爱她,便对关侯说:“我愿负罪,不要惩办孩子,孩子确实不知。这些珠子是我的臂镯。丈夫不幸去逝,我解下来放在镜匣里,急着奉丧,道路遥远,与弱小同行,恍惚中忘了,我应当负罪。”初固执地说:“实在是我拿的。”继母又说:“孩子只是推让罢了,实在是我拿的。”因此哭得制止不住。女儿也说,夫人可怜我成了孤儿,硬想让我能活下来,夫人实在是不知道啊。”又因此哭泣,泪交互流在了颈脖上。送葬的人都哭了,十分悲伤,旁边的人都痛哭流涕,关吏拿笔书写罪状,竟不能写一个字;关侯低着头流泪,一整天不忍心判决。于是说:“母亲和孩子这样有情有义,我宁愿自己抵罪,也不忍心判决。而且又互相推让,怎么知道哪个是呢?”于是就把珠子扔了,让她们回去。回去以后,才知道是男孩独自拾的。君子称这两位有义气的人慈、孝。《论语》说:“父亲替儿子隐瞒,儿子替父亲隐瞒,正直就在中间了。”继母和女儿推让着争死,悲哀感动旁人,可以说是正直了。
这是刘向《列女传》中的一个名篇,它生动地描绘了幼女初与继母,在法律面前,为了保护对方,争着承担罪责的高尚品德。
本篇在艺术上的特色是,作者很会使用小道具。本篇的道具是珍珠。珍珠的丢弃与存在,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向前发展。珍珠把一些互不相联的事件,紧紧地连接在一起,使作品有完整的结构,清晰的脉络。
全篇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珠崖多珠,继母连大珠以为系臂”(“系臂”,就是手镯),表现出继母与一切女人一样,富有爱美之心。第二部分,是“继母弃其系臂珠,其子男九岁,好而取之,置母镜奁中,皆莫知之。”继母弃珠,是因为法律有规定:“纳珠入于关者死”。珍珠在产地,好象不值钱,人们可以任意使用。但是,私人带入关内,就是违法,而且要处死。继母知道这条法规,所以,珠崖令死后,她将“臂镯”弃之不用,以免引起麻烦。但是,她九岁的儿子不懂事,喜欢这些珠子,拾回来放在母亲的镜奁内,于是引出了这篇动人的故事。第三部分,是故事的高潮。他们奉丧回老家途径海关,“关侯士吏搜索,得珠十枚于继母镜奁中。”真是祸由天降。人赃俱在,他们只有认罪。但是,判谁的罪?女儿初与继母两人,表现出了无私无畏的品德。由于母女的高风亮节,感动了海关的官吏,他们下决心“吾宁坐之,不忍加文”。官吏也表现出同情,不忍心让这母女抵罪。三个部分,始终离不开“珠子”,恰似狮子滚球,本只是一个球,却教狮子放出通身解数,一时满棚人看狮子,眼都看花了,狮子却是并没交涉,人眼自射狮子,狮子眼自射球。滚者是狮子,而狮子之所以如此滚,实都是为了球。(金圣叹:《读第六才子书法》)《珠崖二义》的作者象耍狮子者,一串珠子,牵动所有人的心。这就是本篇的艺术特色。
这篇小故事很有意义,本身也不含说教。但是,作品结尾的赞语,作者塞进《论语》的一段话,却含浓厚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成分。引文说:“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意思是说:子若有过,父为隐之,叫做慈;父亲如果有过,子为隐之,叫做孝。孝慈则忠,忠则直也。故曰“直在其中矣”。所谓“直”,就是正直、无私。这种所谓的无私之爱,其内涵是对错误互相隐瞒。这不仅不是“直”,而且是极其自私的行为,是不可取的。这是作者的局限,时代的局限。
上一篇:王魁传
下一篇:申屠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