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丁立群 【本书体例】
叶梦得
叶梦得(1011——1148),字少蕴,号石林居士,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进士,曾任中书舍人、吏部尚书。南渡后,历任尚书右丞、江东安抚使兼知建康府等职。晚居吴兴弁山,卒赠检校少保。著述甚丰。有《建康集》、《石林词》、《石林诗话》、《避暑录话》,其《石林燕语》多记北宋朝野逸闻,为叶氏南渡后之作。《四库提要》称其版本当时已难求宋椠,所传毛晋本颇多脱误,以永乐大典本较为详审。
米芾(fú福)诙谲好奇。在真州,尝谒蔡太保攸于舟中。攸出所藏王右军王略帖示之,芾惊叹,求以他画换易。攸意以为难,芾曰:“公若不见从,某不复生,即投此江死矣!”因大呼,据船舷欲坠。攸遽与之。知无为军,初入州廨,见立石颇奇,喜曰:“此足以当吾拜。”遂命左右取袍笏,拜之,每呼曰“石丈”。言事者闻而论之,朝廷亦传以为笑。
(选自《石林燕语》)
米芾为人诙谐诡谲,喜欢追求新奇。在真州的时候,他曾登船拜访太保蔡攸。蔡攸向他出示了自己珍藏的王羲之的王略帖,米芾惊叹不已,请求以其他字画交换。蔡攸感到为难,米芾说:“您若不答应,我就不活了,现在就投江而死!”于是呼天抢地,把着船舷要往下跳。蔡攸赶紧把王略帖递给他。知无为军时,刚到官衙,看见一块立石很奇特,高兴地说:“这块石头完全有资格受我一拜。”便命左右取过官服笏板拜石。每当提到这块石头,米芾都以“石丈”相称。言官们听说后议论纷纷,朝廷亦传以为笑谈。
大凡艺术家,多有乖于常人之行为癖好。身为北宋书法四大家之一的米芾,更因其诙谐诡谲之行径而被世俗称做“米颠”。《石林燕语》中所纪米芾事迹不过两则,全文只有一百多字,却传神地将“米颠”的形象再现在读者眼前。
米芾以死要挟蔡攸转让名帖一事,又见于《清波杂志》、《独醒杂志》等宋人笔记,看来此事在当时曾广为流传,可能实有其事。从文学角度看,《清波杂志》所言较略,并无多少文学性可言;《独醒杂志》所纪较详,但不够生动;最有文采的,当数《石林燕语》。比如《独醒杂志》在记载米芾要挟蔡攸时写道:“即卷轴入怀,起欲赴水。”《石林燕语》则为:“因大呼,据船舷欲坠。”两相比较,后者那有声有色的描述比前者的一般记叙更为生动,颇能传神。至于写蔡攸的反映,《独醒杂志》是说“攸不得已,遂以赠之。”《石林燕语》则云:“攸遽与之。”不难看出,前者行文不够简洁,用字虽多而未能再现当时的紧张气氛,后者行文相当明快,用字虽少却再现出蔡攸情急时之动作与神情。
至于米芾拜石,《宋史·文苑传》亦曾记载,可信程度更高一些。不过《宋史》称米芾呼石为兄,《石林燕语》称其呼石为丈,两说还是有些出入。若以史学眼光对两说加以裁定,当然是正史比笔记小说可靠。但身为文学家的叶梦得在记录此事时显然旨在传神而不在传真,因此在表现米氏恭敬之神态时采用了呼石为丈的说法。确实,呼石为丈比呼石为兄更为恭谦,更能表现米芾的超凡脱俗。因此若从文学创作及鉴赏的角度来比较二说,显然叶氏的处理更为高明。当然,将史书与小说拉在一起比较并不妥当,笔者亦无意于此,这里不过是借以说明此则笔记不同于史书记载而已。
为一名帖而拼死以争,敬一奇石而事之如丈,其行径确实颇为颠狂。然而透过这一表象,却可以看到大艺术家的审美观与价值观是多么与众不同。另外,蔡攸当时官至太保,权倾朝野,米芾敢于向他撒野,颇有大不敬的味道;无为州之石在世俗眼中不过一石耳,米芾却因其与众不同而敬之若丈。一戏一敬之间,又见出米芾不同流俗的人格。《石林燕语》于众多的传闻中摘记的这两则趣闻,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以点代面地塑造了米芾的形象,确实是独具匠心。
上一篇:米芗老
下一篇:紫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