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贾玉民 【本书体例】
梁维枢
梁维枢(生卒年不详),字慎可。直隶正定(今属河北)人。明朝天启前入举为官,天启中以党论削职。崇祯壬午年(1642年)重新起用,官工部主事,有政声。入清后事迹不详。仿《世说新语》,著笔记小说《玉剑尊闻》十卷,记明代名人轶闻。成书于清顺治甲午年(1654年)。
高皇帝尝欲戮一人,皇太子恳求释之。召袁凯问孰是。凯对曰:“陛下刑之者,法之正;东朝释之者,心之慈。”帝怒,以为凯持两端,下之狱。已而宥之,每临朝见凯曰:“是持两端者”。凯诡得风疾,仆不起。帝曰:“风疾当不仁”,命以钻钻之。凯忍死不为动,放归田里。
凯归,以铁索锁项,自毁形骸,使家人以炒面搅沙糖从竹筒出之,状类猪犬下屎,潜布于篱根水涯,匍匐往取食之。
帝每念之曰:“东海走却大鳗鲡(màn lì慢丽),何处寻得?”遣使即其家,起为本郡儒学教授。乡饮为大宾,凯瞠目熟视使者,唱《月儿高》一曲。使者复命,以为凯诚疯矣,遂置之。
(选自《玉剑尊闻》卷九《假谲》)
高皇帝(明太祖)曾想把一个人判死罪,太子恳切地请求释放。皇帝召来御史袁凯,问他谁的意见正确。袁凯回答说:“皇上要判他死刑,这是法律的严肃;太子主张释放他,这是心地的仁慈。”皇帝很生气,认为袁凯是模棱两可耍滑头,就把他关进了监狱。不久又饶恕了他,但每临朝见到袁凯时,就说“这是个模棱两可耍滑头的。”袁凯装作得了疯病,仆倒在地下不起来。皇帝说:“得了风病应该是麻痹无知觉。”命令用钻钻他。袁凯死死忍受着一点不动,皇帝就把他放回老家去了。
袁凯回到故乡后,用铁链锁住脖子,故意把自己作践得不象样子。使家人用炒面掺沙糖和好面团,放竹筒里挤出去,样子象猪狗屙的屎,偷偷地散布到篱笆根水边,袁凯则爬着去取来吃。
后来,皇帝常常想起袁凯,说:“东海溜走了个大鳗鱼,那里还能找到?”派使臣到袁凯故乡,起用他为本府的儒学教授。在当地招待举子的隆重宴会上,袁凯被邀为上宾,但他却瞪着眼瞅着使臣,唱起《月儿高》小曲。使臣回去报告后,皇帝以为袁凯真疯了,才放过他不问了。
《玉剑尊闻》是清初一部较好的志人小说集,它仿照《世说新语》的体例设三十六门。本篇选自其中的“假谲”一门,描写了袁凯以装疯骗过了明太祖的故事。
袁凯是江苏华亭(今属上海市)人,博学多才,在元末时曾为府吏,入明朝后被推荐任御史。古人说:“伴君如伴虎”,在封建专制时代,君王凭自己的喜怒就可以草菅人命。袁凯是深深懂得这一点的,所以,他首先在回答明太祖的问话时,就颇费思考。明太祖的问话把自己与皇太子的意见摆在对立的两极,回答者只能选择其一,然而作为臣子的袁凯,无论对皇帝或未来的皇帝(皇太子),都是不能开罪的。他没有肯定一方,否定一方,而是从不同角度肯定了双方,摆脱了尴尬的处境。应该说这是很巧妙的,作者也正以赞扬的态度肯定了袁凯的机智。但没想到,这回答仍然招来了明太祖的忌恨。为了逃避杀身之祸,他以极大的毅力装疯,忍受了钻肉之痛,自毁形骸之辱,取食“猪犬下屎”(虽然是假的)之秽,才终于骗过了明太祖。从他的这种不寻常的行动,我们可以想象到,封建帝王的暴戾是一个多么可怕的威胁,给他的压力是多么巨大。
全文只有二百多字,然而对袁凯和明太祖的形象都写得生动准确。如袁凯在受钻肉之苦时“忍死不为动”,让家人以炒面搅沙糖弄成猪犬屎状,以及最后“瞠目熟视使者,唱《月儿高》一曲”,都用词简炼而准确。对明太祖,作者抓住了他的性格特征,话语的语气与行为,都比较符合其最高统治者的地位与身份。因此虽着墨不多,其阴险、狠毒、忌刻也比较清楚地表现了出来。
上一篇:蜀贾
下一篇:裴相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