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怀军 【本书体例】
张读
张读(834——?),字圣用,深州人。(今河北深县)。唐宣宗大中六年(852)登进士第,有俊才,累官至中书舍人,礼部侍郎,位终尚书左丞。著有《建中西狩录》十卷、《宣室志》十卷传于世。
天宝中,有赵生者,其先以文学显。生兄弟数人,俱以进士明经入仕。独生性鲁钝,虽读书,但不能分句详义,由是年壮尚不得为郡贡。常与兄弟友人会宴,盈坐朱绿相接,独生白衣,甚为不乐。及酒酣,或靳之,生益惭且怒。
后一日,弃其家遁去,隐晋阳山,葺茅为舍。生有书百余编,芨而至山中,昼习夜息。虽寒热切肌,食粟袭紵,不惮劳苦。而生蒙懵,力愈勤而功愈少。生愈恚怒,终不易其志。
后旬余,有翁衣褐来造之,因谓生曰:“吾子居深山中,读古人书,岂有志于禄仕乎?虽然,学愈久而卒不能分句详义,何蔽滞之甚邪?”生谢曰:“仆不敏,自度老且无用,故入深山,读书自悦,虽不能达其精微,然必欲死于志业,不辱先人,又何及于禄仕也。”翁曰:“吾子之志甚坚,老夫虽无术能有补于郎君,但幸一谒我耳。”因征其所止,翁曰:“吾段氏子,家于山西大木之下。”言讫,忽亡所见。
生怪之,以为妖,遂径往山西寻其迹,果有椴树蕃茂。生曰:“岂非段氏子乎?”因持锸发其下,得人参长尺余,甚肖所遇翁之貌。生曰:“吾闻人参能为怪者可愈疾。”遂瀹(yuè月)而食之。
自是醒然明悟,目所览书,尽能穷奥。后岁余,以明经及第,历官数任而卒。
(选自《宣室志》)
唐玄宗天宝年间,有位姓赵的书生,他的上代以文学上的成就而知名。赵生的几位兄弟,也都以进士、明经作了官。只有赵生天生愚笨,虽然读书,却不能断开文章的字句,理解它的意思。因此到了壮年仍得不到州郡贡举的机会。一次,和兄弟朋友聚会宴饮,满座都是穿红色和绿色官服的人,只有赵生穿白衣,心里非常不愉快。等喝到酒酣耳热的时候,有人嘲笑赵生,赵生愈加又羞愧又生气。
第二天,离家而去,隐居到晋阳山中,用茅草搭盖成房屋。赵生有一百多编书,用箱子运到了山中,白天读书,晚上休息。虽然寒暑交侵,吃粗米着麻衣,也不怕艰苦。但由于赵生生性愚鲁,用功越大反而收效越小。赵生更加气恼,但始终不改变读书的决心。
又过了十几天,有一位穿黄黑色衣服的老人来拜访他,对他说:“先生居住在深山里,苦读古人诗书,莫非有意于求官吗?虽欲如此,学习了很长时间却最终不能断开字句,明晓它的意义,为什么糊涂得这么厉害呀?”赵生说:“我不聪明,自忖年岁渐高而百无一用,因此隐入深山,以读书娱乐自己,虽然不能体会到书中的精髓奥妙,但就是死在所从事的学业上,也决不辱没祖辈,又怎么能说得上作官呢?”老人说:“先生读书的决心很大,我虽然没有办法能对你有所帮助,但你最好到我那儿去一次。”于是赵生问老人的住处,老人说:“我是段家的后代,家住在山西面的大树底下。”说完,一下子就不见了。
赵生很奇怪,以为遇到了妖精,便径直去山的西边寻找他的踪影,果然有棵椴树,很茂盛。赵生说:“这不就是段家的后代吗?”于是用铁锨挖掘它的下面,得到一支尺多长的人参,很象遇到的那个老翁的相貌。赵生自语道:“我听说能够通灵变化的人参可以治病。”于是煮熟吃了它。
从此以后,赵生变得聪明,理解力强了。所读到的书籍,都能领会其中的深奥意义。过了一年多,以明经考试中了进士,任了好几任官才死。
据传说,某些草药在历经千年之后,可以通灵变化,如何首乌变小儿,茯苓化兔等。倘有缘服食这些灵药,可以却疾延年,甚至成仙。本篇即沿袭此说敷衍而成,其用意大概在于佐证中国药学界对人参效用的传统看法,故虽颇涉妖妄,亦有所本。作者努力将故事编排得入情入理,环环相扣,以期使人信其所言为不诬。
故事情节按时序一步步从容展开,没有奇峰突起的波澜,每一步都为下一步情节的发展充分酝酿铺垫,由上到下是于情于理的必然。文章开头,写赵生愚钝,“虽读书,但不能分句详意”,而在与兄弟友人会宴时所受到的嘲笑,使他加倍地感到羞惭恼怒,这种情形决定了他的离家隐居,为后来情节的发展拉开了序幕。
在山中住下来之后,作者又写他怎样不惮劳苦地矢志读书,“力愈勤而功愈少,生愈恚怒,终不易其志”,由此才引起了“老翁”的感动。这位人参化成的“老翁”出现以后,并没有立即帮忙,而是先用言语来试探考察他,等赵生慷慨激昂地发表一通演讲之后,老翁确实感到了满意,才决心牺牲自身来帮他。这个情节的详细描述,同样是为了将赵生的奇遇铺垫得更加“入情入理”,使人相信不疑。最后终于水到渠成,赵生得食人参,“醒然明悟”,“以明经及第”。从头逐步看来,各个情节相互衔接,过渡得十分自然,让人感到作者依据成说演绎这篇故事的煞费苦心。事实上,作者的努力也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们虽不会相信他的故事,但即使不懂任何医药常识,仅凭此篇,也不由得叹服人参的神奇效力。
中国古代的小说,常常不惜浓墨重彩,将子虚乌有的神仙怪诞之说描绘得活灵活现,有声有色,以跌宕起伏的情节,炫奇夸妙,博人惊叹。但这些故事无论怎样有鼻子有眼,也只是为了吸引读者,而非有意使人信其不妄。本篇显然不同,它叙述平实,情节单纯,其极力编排的目的正是为了教人深信不疑。因此,这种逻辑推演般地将故事情节一步步导向预构结果的写法,不能不为本篇的一大特点。
文章的这一特点,使其在行文风格上给人一种从容不迫的印象。它除了体现在语言的平实,结构的完整上之外,主要还是情节的简单纯净使然。作者沿着同一线索,按故事发展顺序娓娓道来,中间没有芜杂的枝蔓,也没有大的波澜,而是节节相递地从容展开。行文纡徐舒展,结构上明晰自然。
上一篇:赵温叔
下一篇:路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