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前200—前168
【介绍】:
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时称贾生。18岁时,以能诵读诗书,善文章,为郡人所称誉。廷尉吴公荐于文帝,被任为博士。不久迁太中大夫,为大臣周勃、灌婴等排挤,贬为长沙王太傅。后人称贾谊为贾长沙、贾太傅。在长沙任职的三年中,贾谊的心情一直抑郁不欢。文帝七年(前175),贾谊被召回长安,任梁怀王的太傅。此时文帝虽仍赞赏贾谊的博学,但对于他多次上疏陈述的政治主张并不采纳。后来梁怀王骑马时摔死,贾谊认为自己没有尽到太傅的责任,经常悲泣自责,不久死去。
贾谊的作品,《汉书·艺文志》著录有文58篇,赋7篇。其文即现存的《新书》,亦名《贾子》,曾经西汉末年刘向校定,虽然在流传过程中有所错乱和散失,但基本可信。贾谊的散文有战国纵横家的风格,善于运用不同历史事实的对比来分析利害,在铺张渲染的描写中,造成文章的充沛气势,富于说服力和感染力。
贾谊辞赋,今传有《吊屈原赋》、《鵩鸟赋》、,《惜誓》、《旱云赋》及《赋》。《赋》已残,《惜誓》、《旱云》均有可疑,可信为他所作的只有前两篇,而且都是他在任长沙王太傅时写的。贾谊的赋,也饱含着作者济世的热情,抒发愤懑不平,具有感人的力量。当时,汉赋还没有形成,贾谊主要采用骚体来写作。他的《鵩鸟赋》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抒写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情绪,同时也流露出齐生死、等祸福的消极思想。语言多用四言句,句法也比较整齐,但已趋向散体化,显示了骚体赋向汉赋过渡的痕迹。《吊屈原赋》是他赴长沙途中经湘水时所作,在抒发对屈原不幸遭遇的同情中,寄托了自己的身世之感,被刘勰称之为“辞清而理哀”(《文心雕龙·哀吊》)。
上一篇:谢灵运的故事
下一篇:赵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