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诗佛 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一个传奇而不朽的名字。当历史过去三百多年,在后人提到他时,无不顿生景仰赞叹之情,就其身世和诗歌已成当今流行的文化元素,似乎离宗教很远,离世俗更近。
若我们翻阅当下报刊、阅读网络文章时,仓央嘉措成为不少小说、影视剧本、网络文学绘本中的主人公。在21世纪,仓央嘉措的诗歌及经过后人改编成的情诗,被重新包装,一批作曲家与一群歌手加入其中,唱响乐坛。而仓央嘉措诗中的某些人物意象仁增旺姆、玛吉阿米成为经典,这些名字演变成为文化和商业符号,让仓央嘉措成为“爱之神”。
西藏仓央嘉措文化研究协会成立后,发现了拉萨木刻版的58首诗歌,原名为《仓央嘉措传—念珠辑录》,《仓央嘉措诗歌》大都用民歌语言表述,内容清新,通俗易懂,悦耳易记,给后人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仓央嘉措才华横溢、特立独行、精于诗文。12岁时,仓央嘉措就写出了教义深奥、文才出众的诗歌《马头金刚赞》。可是,仓央嘉措诗歌中“默想喇嘛容颜,很难来到心上,不想情人面孔,心中明明亮亮”“帽子戴到头上,辫子甩到背后,说声请你慢走,回答请你留步,说声可别难过,回答很快再见”等,世人持不同的理解,有人看作净相,有人视为邪见,有人称为深奥的佛法教义,有人看作政治抒情诗,有人视为男女间情爱的传达。而民间的看法很单纯,有一首拉萨民歌这样唱道:“喇嘛仓央嘉措,别怪风流浪荡,他所追寻的,和我们没有两样。”
本期推出的《仓央嘉措》大专题,以第巴·桑杰嘉措的《金穗》、仓央嘉措著的《乌金林寺志》、仓央嘉措膳食官洛追旺久撰写的《纪要》、布达拉宫新发现的拉萨木刻版《仓央嘉措传(诗歌)》等史料为依据,本文作者和摄影师曾专程赴仓央嘉措故乡进行深入考察,力图还原一个真实的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的塑像在哲蚌寺一个不显眼的位置,很容易被人忽略,其规制与他当下的盛名并不相符。(邱衍庆/摄)
上一篇:「诗经」里的故事
下一篇:一枚邮戳诗性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