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繁荣与诗词复兴
一、学习党的文艺方针、路线对创作中华诗词的指导意义
(一)延安《讲话》是党的文艺方针、路线的精髓
1942年5月2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针对当时解放区文艺工作者的立场、态度、服务对象、基本方针、基本任务、文艺的地位、文艺批评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论述和回答了当时我党文艺战线上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明确了党的文艺方针是:为人民服务,必须到群众中去,到斗争中去,获取文艺的源泉。要求文艺工作者创作出人民大众典型的、理想的文学艺术来。
(二)邓小平祝辞是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对我党文艺方针的进一步论述
1979年10月30日,邓小平《在中国文学文艺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的祝辞》中尖锐地指出:“文艺属于人民。”“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就在于他们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文艺创作源充分表现人民的优秀品质,赞美人民在生命和建设中的伟大胜利。”“创作出不愧于伟大时代的优秀的文艺作品。”
(三)21世纪初,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站在21世纪中国伟大复兴的高度,做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
2011年11月22日,胡锦涛在全国第九届文代会上的讲话中总结了文艺工作者在创建我国文化强国的历史地位时指出:“坚持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创作出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写时代、作精品首先要认清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中的大好形势
(一)中国共产党经过90年的奋斗(1921.7.1—2011.7.1)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第二件,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开启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和光明前景。
(二)中国“入世”十年(2011.12.11)
中国面貌发生重大变化,中国与世界分享繁荣,实现共赢。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世界经济体,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全面小康迈出了一大步。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2010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已近3万亿美元。
(三)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①中国空间技术已进入世界三强行列;②中国正向世界工业强国奋进;③中国文化已经走向世界;④在海外各国已开办300余所孔子学院。
三、中华诗词的创作形势
(一)格律诗词创作正在走向复兴
①队伍可观。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已超过19000人,省市会员已破200万人。②诗词创作空前。改革开放以来,传统诗词创作出现了大井喷。目前我国格律诗词的年产量超过百万篇(唐代300年间创作诗5万余首,我们一年的创作量就相当于唐代诗量的20倍之多)。③诗词书刊繁茂。《中华诗词》《诗词百家》等一批诗刊在全国发行,各种诗刊都设有古体诗词专栏。全国内部交流的诗刊估计有3000种以上。每年出版诗词书籍有百部之多。
④诗词学会、研究会、研究院、诗词家研究会、国学家研究会、诗词文化传播中心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十分活跃,仅北京就有百余家之多。⑤由国务院参事室主管的中华诗词研究院已于2011年9月7日挂牌成立,将出版《中国诗词年鉴》。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曾于2011年发表多篇关于发展中华诗词的文章。⑦中华诗词正在走向海外,2011年11月30日至12月7日,中华诗词学会代表团28人一行前往我国台湾嘉义市明道大学参加两岸“诗词高峰会”。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华诗词复兴的简要回顾
①1919年的新文化运动,传播民主、科学新思潮,提倡白话文、文艺大众化。传统格律诗被暂时冷落下来。“今天30岁以下的知识分子已经几乎不能读任何古籍书了。”(诗人丁芒语)
②改革开放以来,在“文艺属于人民”的文艺路线指引下,各种体裁的文艺创作出现了空前大繁荣的全新局面。一是毛泽东传统诗词的出版发行;二是全国老年大学掀起学习历史、学习传统诗词、面向现代化的学习热潮;三是朱镕基总理拨经费支持《中华诗词》的出版;四是国务委员马凯在《中华诗词》《人民日报》(海外版)连续发表五篇学习中国传统诗词的文章,带动了研究中华诗词的热潮;五是一大批诗词爱好者努力学习和创作中华传统诗词,积极支持各省市内部诗词刊物的出版交流,又有一批文化机构出版各类传统诗词书籍,为广大的诗词创作者提供交流园地;六是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给广大诗词爱好者巨大鼓舞;七是中国国际诗词研究会、世界华人联合协会、世界汉诗协会等组织积极工作,促进中华诗词走向海外。这一切表明,中华传统诗词的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正在形成,中华诗词正在走向复兴。
四、马凯的诗词创作思想,推动中华格律诗词的发展带来良好影响
马凯的格律诗的“求正容变”的创作思想,可简要归纳为如下几点。
马凯指出:“格律诗是大美的诗体,是中华文化瑰宝中的明珠。”“格律诗是中华传统诗词中最典型意义的诗体。”“胡适对提倡白话文、白话诗是做出了历史贡献的,但也许是因为矫枉过正,他却走到另一个极端,对格律诗采取一棍子打死,彻底否定的态度。”“新文化运动以来近百年的历史表明,格律诗并没有被取代、被消灭,相反经过曲折的发展过程,也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期。”今天“格律诗经过曲折已从复苏走向复兴,出现了一大批格律诗大家,……在毛泽东同志那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马凯的“求正容变”的基本观点是:“对格律诗应当持既继承传统又发展创新的态度。在内容上,就是要‘求真出新’,即继承‘诗言志’‘抒真情’的传统,同时又反映时代风采和现代人的思想情感;在形式上,就是要求‘求正容变’,即尽可能地遵循‘正体’——严格的诗词格律规则,同时又允许有‘变格’。”
格律诗的五要素:篇有定句(固定句数),句有定字(固定字数)、字有定声(平仄排列规律)、韵有定位(必须押韵)、律有定对(对仗、词性、语法、节奏、声调、语意)。
诗体特征。格律诗永葆生命活力的重要条件是:要继承传统,又要发展创新;要追求形式大美,又要讲形式服从内容。
五、中华诗词的社会功能、现状、发展方向
以“首届中国古体诗词创作学术论坛”传来当代文人对格律诗的评价可以体会到诗词功能、现状和发展方向。
1.社会功能
一是,诗词是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诗词艺术有特殊价值,具有社会生活与人类情感的表现功能。二是,诗词对文化、语言的继承,对世人心理的观察与体悟具有文化功能,诗人要面向现实、面向自我、创立新风格。三是,诗为心声、为民立言,没有家国大爱,写不出佳作,实现不了社会功能。
2.现状
无论是创作人数,还是作品数量,都是空前的。当时格律诗词创作不足之处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有歌颂新时代的热情,但诗词修养不足,带有标语化的味道;二是陷入古代情景,远离生活,写不出新时代的东西;三是在形式上死守过去的水平韵,缺乏必要的发展变化。
3.发展方向
创作要反映新时代,在语言、形式上应有新特点、新感受、新体会;传统形式也应允许突破。
针对缺乏精品力作的现状,如何努力呢?第一,树立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宁缺毋滥;第二,评论、筛选工作要跟上;第三,参与国家级的文学评奖,激励优秀诗词的诞生。
六、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华诗词的繁荣
①推行精品战略,创造精品才能体现诗词价值。②创新是繁荣的关键,创新就有活力,生活在时代气息中;创作要反映新意境、新思想、新感情、新题材、新语言。③学风严谨,形成宽容的学术氛围,讲究学风,繁荣艺术。④加强合作,团结海内外力量,实现大繁荣。⑤学会抓普及与提高,研究院抓提高、抓诗评、抓研究。
2012年4月12日
上一篇:文化与鲁迅
下一篇:文化,人民之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