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
一人独学,不如群人共学;群人共学,不如合计百亿兆人共学。学则强,群则强,累万亿兆皆智入,则强莫于京。
——康有为
简介
康有为(公元1858~1927年)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人称“南海先生”,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领袖。
人物小记
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1月)的一天,光绪皇帝想召见提倡变法的康有为,但却遭到了守旧派的极力阻挠,他们的理由是“成例非四品以上官不能召见;皇上如有所询问,可命大臣传话”。于是康有为被请到总理衙门传话、考问。出席考问的有李鸿章、翁同龢、荣禄等,这些都是当时朝廷有名的重臣。
考问开始,荣禄劈头就教训康有为说:“你老是变法呀变法的,可你知不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
康有为反驳他说:“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的领土的。现在祖宗的领土都保不住了,死守祖宗之法还有什么用呢?制度总要应时而变的。就拿这总理衙门来说,祖宗的法里原是没有的。”荣禄无言对答。
李鸿章不等康有为说完,大声质问:“你说变法改制,难道连六部也要撤销,从前一切的法律制度都不要了吗?”
康有为回答:“现在的情况和从前不同了。从前的制度,不能适应今天的形势,就应该废除。”李鸿章也张口结舌。
翁同龢怕气氛太难堪,改变话题问变法所需款项如何筹措和具体方案。康有为都回答得头头是道。第二天,翁同龢将谈话经过及情形内容都详细奏报了光绪帝,并极力推荐康有为。虽然这次考问没有使康有为顺利地见到光绪皇帝,但是君臣之间在变法问题上达成了更深刻的共识,也增强了光绪皇帝的信心和决心。而后来康有为也得到了光绪皇帝的召见和赏识,并开始全面筹划变法事宜。
主要思想
康有为资产阶级改良路线的哲学理论基础是“以元为体”。“元”,有时被解释为物质性的气,说“凡物皆始于气,既有气然后有理”,并根据这一唯物主义观点批判了朱熹的理先气后说。有时又认为元是精神性的,说“元”即“元气”,也即是“知气”,还说:“统乎天”的元,与婆罗门的“大梵天王”,耶稣教的“耶和华”相象,与佛教华严宗的“性海”相同。他认为宇宙间的一切,都由这一精神性的“元”分转变化而成。这“元”赋予于人,便是不忍人之心,即“仁”;人们凭着这一仁爱精神,可以创造万物。他说仁“为万化之海,为一切根,为一切源”。在康有为的哲学思想中,精神性的元是主导。他企图以发挥这种精神力量来实现自己变法维新的目的。为了调和其理论中的矛盾,他提出一种带有泛神论色彩的思想,说物质世界起源于元——神;物质世界出现后,元——神就在宇宙万物之中。用佛教的语言来说,就是:“众生同原于性海,舍众生亦无性海,世界原具含于法界,舍世界亦无法界。”
上一篇:庄子的人物小记与主要思想
下一篇:廖平的人物小记与主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