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泉
以信接人,天下信人;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
——杨泉
简介
杨泉,生卒年不详,字德渊,梁(今安徽砀山)人,会稽郡(今浙江绍兴)处士,中国三国西晋哲学家。太康六年(280年)晋灭吴后,杨泉被征,不久隐居著述,仿扬雄著《太玄经》14卷,又著《物理论》16卷、集2卷。
人物小记
据史书记载,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灭吴后,会稽相朱则曾上书晋武帝推荐说:“杨泉清操自然,征聘终不移心,诏拜泉郎中”,他拒不就任。《隋书·经籍志》称他拒晋“征士”、“处士”,表明他与东吴和西晋门阀士族集团不合作。他一生没有做过官,是一位闭门著书的隐士。因他隐居不仕,正史无传,著作久佚,宋代以后长期湮没无闻。《隋书·经籍志》说:“梁有杨子物理论十六卷,杨子太玄经十四卷(《隋书》卷三十四)。”
主要思想
杨泉生活在汉末战乱之后的江南经济恢复时期。他坚持唯物主义思想,总结了自然科学的成果,对当时北方兴起的玄学思潮和与之合流的佛教神学,进行了尖锐地批判。他综合两汉以来“浑天”、“宣夜”两派天体学说的积极成果,坚持气一元论的宇宙观,提出了“地有形而天无体”的唯物主义命题。他认为,天地万物是由“气”构成的,而“气”是由“水”产生的。宇宙间充满元气,别无他物,这是对“宣夜说”的哲理概括。杨泉用“元气”来解释自然界的各种物体和现象。他说:“日者,太阳之精也。”“星者,元气之英也。”他认为天体也是气的精华形成的。
杨泉用人的生理现象做比喻来解释自然界。他认为,世界万物由气而成,气产生万物,和人体的发育一样,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外来的神秘力量。这些解释当然是不科学的。而杨泉的历史贡献,主要在于用“气”或“元气”来说明自然现象都以“气”为体,这在当时与玄学家们所宣扬的“贵无论”是根本对立的。
杨泉坚持了唯物主义无神论的形神观和生死观,对当时佛教所宣扬的神不灭论,给以明确的否定。杨泉贯彻了他的气一元论的唯物主义原则。他认为万物以气为生,因此,“人,含气而生,精尽而死。死,犹澌也,灭也。”他用火来比喻人的生死,认为薪尽而火灭,则无光矣。既然人死如火灭,而火灭则无光,因此,所谓人死之后精神不灭,就完全是骗人的鬼话了。
上一篇:李贽的人物小记与主要思想
下一篇:柳宗元的人物小记与主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