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谭
读千赋则善赋。
——桓谭
简介
桓谭(公元前23~公元50年),东汉哲学家、经学家、琴家。字君山,沛国相(今安徽濉溪县西北)人。爱好音律,善鼓琴,博学多通,遍习五经,喜非毁俗儒。
人物小记
东汉光武帝刘秀即位后,征待诏,桓谭“上书言事失旨,不用”。后由大司空宋弘推荐,而任命桓谭为“议郎给事中”。他于治国方略,多有上疏。汉成帝时有所谓六经六纬。汉哀帝、汉平帝时谶纬盛行。王莽大加提倡,借以证明自己得天命该做皇帝。汉光武帝刘秀因谶纬有“刘秀”、“赤九”等预言,崇信更甚。他崇信谶纬,无非是要人们相信他是位真正受天命的皇帝。他用谶纬的说法来讲五经,甚至用人行政也依据谶纬来决定。对此,桓谭上疏表示反对。刘秀“愈不悦”:“其后有诏会议灵台所处,帝谓桓谭曰:‘吾欲以谶决之,何知?’”
谭默然良久,曰:“‘臣不读谶。’帝问其故,谭复极言谶之非经。帝大怒曰:‘桓谭非圣无法,将下斩之。’桓谭叩头流血,良久乃得解。出为六安郡丞,意忽忽不乐,道病卒,时年七十余。”由于桓谭反对图谶,而被刘秀视为“非圣无法”,几乎招来杀身之祸。后虽被免死,却被贬官,在赴六安途中病卒。
主要思想
桓谭是两汉之际唯物主义哲学家。西汉末年,谶纬泛滥。谶是一种托言天意的预言或隐语。王莽篡位,曾利用谶语,伪造符命;光武帝刘秀也用它作为夺取政权和巩固统治的工具,中元元年颁布“图谶”于天下。桓谭坚决反对谶纬。他说:“谶出《河图》、《洛书》,但有朕兆而不可知,后人妄复加增依托,称是孔丘,误之甚。”(《新论》)他屡次向光武帝上疏,极力指斥谶是奇怪虚诞之事,非“仁义正道”,只能“欺惑贪邪,诖误人主”,对政治十分有害。桓谭总结王莽、楚灵王等“好卜筮,信时日,而笃于事鬼神”,以至国破身亡的历史教训,指出:“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与是否信神祭鬼无关。
桓谭还指出灾异是一种自然现象。“灾异变怪者,天下所常有,无世而不然”。只要“修德善政、省职慎行以应之”,就可以转祸为福。从而有力地反对神学的欺骗宣传。
桓谭在反仙道的斗争中,提出了关于形神关系的新见解。先秦以来认为精神是一种精气,无需依存于形体。桓谭指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燃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他明确肯定精神不能脱离形体而存在,为唯物主义解决形神关系指明了方向。
上一篇:桑弘羊的人物小记与主要思想
下一篇:梁启超的人物小记与主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