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玄览
空见与有见,并在一心中,此心若他无,空有之见当何在?
——王玄览
简介
王玄览(公元686~697年),本名晖,唐代高僧,法名玄览,广汉绵竹(今四川绵竹县)人。思想源于道家而杂有佛家的色彩。因袭老子“道可道非常道”的命题,认为消灭一切知识,就能“得道”。著有《玄珠录》。
人物小记
王玄览47岁时,受益州长史李孝逸的召见,深受礼爱。随后,两人一起同游各大寺院。寺僧闻听王玄览到来,便向他提出好多佛教经典或理论方面的问题。王玄览便以整齐有韵的四句话来回答,都符合大乘典籍的说法。
询问的人很多,没有一人难倒王玄览。当时,国家恩准可度道士,王玄览便到成都至真观出家。他一到成都,达官贵显,四方人士,都闻名求见。有的来询问前途如何,有的来谈经问道。来人临走时,都想让他题个词,有的还想让他把谈话内容写成书。王玄览有求必应,于是他着手写成了《真人菩萨观门》两卷,交给了来访者,后来,此书流传民间。
王玄览60多岁时,曾因事坐牢一年,在狱中仍著述不止。公元697年,武则天召他入京,行至洛州而死。主要著作:《遁甲四合图》、《真人菩萨观门》、《混成奥藏图》、《九真任证颂道德诸行门》、《老经口诀》等。《玄珠录》是王太霄汇集王玄览与谢法师、杜尊师、李炼师及其弟子询经问道的记录,代表了王玄览的核心思想。
主要思想
王玄览的思想源自道家,兼采佛家之学,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以道为主夹杂佛家学说的合流色彩。他以“道”为最高范畴,认为“道”是“可道”与“常道”的统一体。“常道”生天地,“可道”生万物。天地无生无灭,因此“常道”才是真、是实;而万物不能长存,故“可道”无常,是假,即“可道为假道,常道为真道”。(见《玄珠录·卷上》)
在道与人的关系上,他认为道与人也存在着“互相因”,道与人既互相依存又互相联结,即“众生禀道生,众生非是道”。当人的言行尚未完全置身于“道”的约束下,称为“人显道隐”,必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各样的烦恼、痛苦。因此,修道者必须明了此种道理,下工夫修道,利用“可道”而修成“常道”。
王玄览的另一理论是忘修心的修道论。王玄览主张坐忘修心和定慧双修的修道方法。他所说的“坐忘”就是炼神,要想练好坐忘,必须灭掉知见,只要知见灭尽了,才算得道了。他说:“知见随生起,所以身被缚,无生无知见,是故得解脱。”他还提出了具体的方法:“恬淡是虚心,思道是本真。归志心不移变,守一心不动散。”这实际上是道家道教的修行方法。
上一篇:王弼的人物小记与主要思想
下一篇:王符的人物小记与主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