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点知足、达观,会让你觉得幸福
南怀瑾先生说:“淡泊,难。不经绚烂,哪里知道平淡的可贵?不经荣耀,又哪里知道平凡的可爱?但从人生的实际经验来讲,谁又肯‘知足常乐’而甘于淡泊呢?”
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来看,的确如此,我们总是为生活所累,常常感到疲惫,甚至憔悴不堪。一句话,我们不幸福。
不幸福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为疾病所缠绕,为名利所困扰,为金钱所累,等等。有很多客观原因,当然也有很多主观因素。而往往主观因素对一个人的幸福感起决定性的作用。主观因素主要包括心态和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之于财富,有的人认为,没有钱,不富裕,就不幸福。其言下之意便是,有钱才能幸福。换句话说,在这些人的意识里,钱等于幸福。而有的人认为,没有钱,日子的确有些清苦,不过也可以过,更可以快乐地过。在他们的价值观里,幸福最好是能有钱,但没有钱也可以幸福。一句话,幸福不等于钱。
由此可见,幸福,它来自一种达观的心境,而非财富的附属品。
事实上,生活中,很多时候,幸福还是不幸福,都是一个心态问题。有这么两则故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一则是:一天,一位老乡去赶集,他买了一口锅提在手里。走在半路上,不料绳子断了,锅掉在地上摔破了。路人都替他惋惜,可是他连看也不看一眼,掉头便走了。路人问他为何如此淡定,他镇定地说:“已经打破了,看它有什么用?”
另一则是:从前魏国东门有个姓吴的人,他的独子因病死了。按理,他应该非常痛心。可是他却一点也不忧伤,仍每天饮酒作诗,怡然自得。众人觉得他很不近人情,不解地问:“你独生儿子没了,他可是你们家唯一的香火,你怎么一点都不难过?”他回答道:“我本来没有儿子,后来妻子为我生了儿子,如今儿子死了,不就和我没有儿子时一样吗?况且,去者已去,纵然我难过,他也回不来了。那我又何必难过呢?”
以上两则故事,诠释的就是一种达观的人生心境。在这个社会中,我们若要获得幸福感,领悟人生的真谛,就不能为财富所累。提及财富,我们就应该努力像两则故事中的人那样通透与达观。
有时候,可能会羡慕别人物质上的光芒;有时候,可能觉得手头比较紧;有时候,想做一件事时可能往往需要或多或少地求助于别人。漫漫人生路上,从我们走上社会的那一刻开始,甚至从我们来到这个世上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在以不同的方式与金钱打着各种各样的交道。其实,可以羡慕,也可以感叹。但是,没有必要因之而让生活蒙上一层灰色,而让内心变得沉重,而过得不快乐。这是其一。
其二,南先生说:“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境界,只要自己觉得满足,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再去贪求其他多余的东西。”仔细体味这句话,我们不难发现,这是非常中肯的忠告。财富有多寡之分,名利有轻重之分。人们常认为,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别人手里的总是比自己的好。因此,往往我们渴望得到更多。所以,世人常常慨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正是因为没有“最”的极致,所以人们往往在达到某种境界的时候,总是希望再进一步。这可以理解为一种上进的表现,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这有时又是一种贪得无厌的表现。
比如,一个人拥有资产50亿,可是他不快乐。为什么?结果他告诉你:“我想拥有80亿。要是我真的有了80亿,我就快乐了。”碰到这样的人,你可能就会反问:“那我们这些资产少于50亿或者没有资产的人岂不是都不应该活着了?”这样的反问很犀利、很直白,但是说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道理,那就是:人活着要知足。
所以,人很多时候不快乐,是因为不满足,总是感觉这不够,那不够,其实他拥有的可能很多,只是他自己没有发现,或者因为他太贪婪,所以总是为欲念所累。其实,在旁人看来,完全没有必要。而当他自己想明白之后,也可能会反问自己,其实我又何必呢?
因此,往往自然通达之人,能够优游物外,轻松地化解险境和忧烦;而凡夫俗子却总被各种欲念缠缚而无法解脱。
南先生告诫世人说:“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一个人到了某种地位,某种环境,某一时间,某一空间,他的欲望是会变的,不断地增加累进。”
由此看来,生在人世间,我们若想幸福生活,势必要懂得这个道理。对于已有的财富,要知足;而对于追求不到、抓不住的财富,更要懂得珍惜眼前的财富,并且懂得满足,而不是深为可望而不可即的财富所困扰。
总而言之,幸福,只需要一点点知足和达观。
上一篇:摒弃“比而不周”的错误交友观
下一篇:让纵横捭阖四两拨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