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左右而言他,化尴尬于无形
孟子对齐宣王说:“大王的臣子中,有一个将他的妻子和孩子托付给他的朋友后去楚国游历。等他回来的时候,他发现他的朋友竟然使他的妻儿受冻挨饿,那么大臣应该怎么办?”
齐宣王说:“抛弃他。”
孟子说:“那么,司法官不能管理他的下属,大王应该怎么办?”
齐宣王说:“罢免他。”
孟子又说:“那么,一个君王如果治理不好他的国家,应该怎么办?”
这时候齐宣王环顾四周,对别的大臣说起了别的事。
这即是“王顾左右而言他”的故事。
对此,南怀瑾先生非常风趣地说道:“就像打太极拳,孟子这一拳打得重了,齐宣王被逼无奈,只好转移话题。”所以,“顾左右而言他”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转移话题”。
故事中,齐宣王在回答孟子的第一个问题的时候,就已经落入了孟子设下的陷阱。如果顺承前面的是非观和答案,那对于最后一个问题,齐宣王也应当说:“弃之。”但是,这对齐宣王来说,未免不是一种侵犯。而齐宣王又深知自己的行为,所以,只好顾左右而言他。
但是现实中,在某些尴尬或是挑衅面前,若能做到顾左右而言他,巧妙地转移话题,就能把南先生说的“打得太重”的那一拳还回去,进而能迅速又巧妙地从尴尬和窘迫中脱身。所以说,顾左右而言他,是一种交际策略,更是一种交际技巧。
因此南先生说,其实转移话题是一个很实用的谈话策略,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际,难免遇到尴尬的时候,比如,涉及国家、组织的秘密,涉及个人收入、个人生活、人际关系等问题。如果直接地用“无可奉告”等字眼来回答,会显得粗俗无礼,而且容易破坏和谐的人际关系。如果不回答,同样会使彼此陷入难堪的境地。这时就需要运用“顾左右而言他”的技巧,转移别人的注意力,化解困境。
1988年7月,日本首相中曾根同苏联戈尔巴乔夫在克里姆林宫举行会谈。整个会谈高潮跌宕,扣人心弦。
听闻有的日本人说“今后只要日本持续不断地增强经济力量,苏联便会屈服于日本的经济合作”,戈尔巴乔夫非常气愤,有一次竟一拳砸在桌子上,激动地说:“这是大错特错,苏联决不屈服。”
对此,中曾根也不示弱,坚定地批驳道:“尽管如此,加深两国交往还是非常重要的。可是,若不是斯大林向北海道的岛屿派遣军队,就不会阻挠两国关系发展!”
这时,会谈的气氛有些紧张,两国领导人都意识到这个问题。中曾根便换用和缓的语气说:“我毕业于东大法律系,而您是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毕业的高材生。我们同属法律系毕业生,理应了解国际法、条约和联合声明存在的意义。现如今,国际上都肯定了日本的主张。”
这时戈尔巴乔夫笑了,风趣地回答道:“我当法律家亏了,所以变成了政治家。”此话一出,让中曾根哭笑不得、无言以对。
外交场合上,这就是“顾左右而言他”的闪亮之处:化针锋相对于转换中,让尴尬在一瞬间融化在笑声中。戈尔巴乔夫最后这句话,既诙谐有趣,又巧妙地避开了中曾根话里的锋芒,让对方无言以对。与此同时,还维护了自己的尊严,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坚定了自己的态度。
再如,有个发达国家的外交官问非洲一个国家的总理:“贵国的死亡率一定不低吧?”不料总理却平静地说:“跟贵国一样,每人死一次。”这位总理如此一说,等于没说,但是却说得那位外交官无地自容。而这位总理如此巧妙地转移话题,也能避免正面回答带来的许多追问或是责备。
正如南先生所说的,人与人之间很多时候就像在打太极拳。若要打得好,避免重拳或者是把重拳推回去,我们就得学会顾左右而言他,转移话题。在我们的人际交往中,或者是工作中,遇到打过来的“重拳”,与其正面回答对方的问题,发生唇枪舌剑,甚至恶语伤人,不如拐个弯,顾左右而言他,迅速转换话题,化尴尬于无形中。而这种做法,事实证明,也不失为谨言慎行,避免不必要的祸患的有效途径。
上一篇:参透生死,随遇而安
下一篇:云水随缘,生死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