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该有人性,不该有兽性
季先生语录:
中国八千年的哲学史上有性善、性恶之争,迄今仍是莫衷一是。我原来是相信性善说的。我相信,人都是有恻隐之心的。从被抄家的那一刻起,我改变了信仰,改宗性恶说。“人性本恶,其善者人为也”。从抄家的行动来看,你能说他们具有的不是兽性吗?
在人类思想史上,一直有一个悬案,那就是什么是人性,究竟人性是善是恶?起初,孟子提出“性善”论。孟子认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由此他断定,人性本善。并且进一步指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而荀子的观点却截然相反,他认为,“人性本恶”。至今,人们仍在探讨人性本源的善恶问题,但是,仍然没有一个绝对的定论。
英国文学家切斯特菲尔德曾说过:“世上人的本性都是一样的,但教育和习惯却使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必须隔着各种外衣对它们加以认识。”的确,不论人性的本源是什么样的,但是,后天的塑造是改变人性的决定性因素。
季先生建议我们要做一个有人性的人,而不是做一个兽性的人。也就是说,不论人性本源是善还是恶,人生在世,我们应当要求自己做一个是非分明、有道德、有修养、善良的人,而坚决不做一个为非作歹,是非不辨的恶人与小人。
试想,人生几十年,若是人人都是非不分,善恶不分,那么人间哪来的正义?哪来的光明?社会又该从何去收获和谐与安定?而对于个人来说,这样的人生是非常可悲的。因为不分是非,不辨善恶,就容易沦为为非作歹、万恶不赦的人,成为与社会、与人民为敌的人,最后终将成为公平与正义的敌人。
季先生提笔写人生感悟的时候,提到十年浩劫,常常会老泪纵横。那是个颠覆是非的年代,也是泯灭人性的年代。成千上万的人用生命、用血泪去熄灭那一场大火,季先生的恩师陈寅恪就是其中之一。那十年中,季先生参透了世间的人情冷暖,哀叹道:“从被抄家的那一刻起,我改变了信仰,改宗性恶说。”而导致季先生遭遇那场悲剧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戕害他的人,“人性不足,兽性有余”。
现如今,我们处于一个文明的、和谐的时代,对季先生他们那一辈的人生经历与感悟,可能我们无法感同身受。不论如何,我们应当引以为鉴,在新时代,特别是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时代,要做一个有人性的人,而不是做一个兽性的人,这不仅是权衡一个人修养高低的水准,亦是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内在因素。
《搜神记》中讲述了这么一则故事:
一天,临川郡东县一个人进山狩猎,最后他捕到了一只幼猿。猎人很高兴,带着幼猿直奔家中。母猿发现幼猿被捕,一路跟随着猎人到他家中。猎人看到母猿来了,故意将早已备受惊吓的幼猿绑在院子里的一棵树上。
这时候,幼猿声声哀唤着母猿。而母猿听到幼猿哀鸣,一遍又一遍地打着自己的脸颊,心中非常地愧疚。猎人看到母猿哀求的眼神,不但没有给幼猿松绑,反而当着母猿的面狠狠地将幼猿活活打死了。可怜的幼猿,发出凄厉的惨叫声,最后奄奄一息,再也没有动弹了。母猿亲眼目睹幼猿被折磨至死的过程,绝望之极,最后痛苦而死。
母猿死后,这位铁石心肠的猎人将母猿的肚子剖开,结果惊讶地发现,它的肠子已经一寸一寸地断裂了。母猿和幼猿死后半年左右,这位猎人家中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全家人染上了瘟疫。
故事中,这位猎人的所作所为,不但没有人性,甚至连某些“兽性”都没有了,最后他遭到的报应是家破人亡。
所以说,人生在世,做人应该有人性,不应该有兽性。否则,天理不容。这是从道德层面讲,而从法律层面讲,很多情况也是“法理难容”的。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人生中,不论从道德层面讲,还是从法律层面讲,做人都该有人性,不该有兽性。这样,才能做一个明辨是非,讲道德,有修养的人;才能平心静气地埋头做自己的事,做有益于社会的事;才能成为一个与人和谐相处的人。不然,将可能成为一个骄躁而又极端的人,容易变成破坏社会和谐与安定的人,这是为我们所不取的。
上一篇:做人要讲礼貌
下一篇:做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