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7 衡(héng)
347 衡(héng)
【寻根溯源】
衡姓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出自伊姓。商汤有贤臣伊尹,因为在灭夏过程中功劳最大,商汤封他为尹(宰相),并封了个尊号叫“阿衡”(“阿”就是“倚”,“衡”的意思是“维持”,意思就是“国家的倚靠”)。后来伊尹的后代子孙就以伊尹尊号中的“衡”字命姓,称衡姓。二是源自姬姓。周公长子伯禽封于鲁,建立鲁国,他的后代有公子衡,其子孙以祖上名字命姓,称衡姓。三是三国时,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打败袁绍,袁绍的几个儿子又自相残杀,袁姓部分族人就逃到湖南衡山隐居避难,以居住地名为姓,改姓衡。
【变迁分布】
早期在河南、山东一带活动。汉唐之间,在陕西、江浙等地扩展,在河南南部形成望族,以汝南郡(今河南上蔡)为郡望。现在,在北方地区偶尔会见到。
【名人荟萃】
衡咸:东汉学者。他博学多才,曾经在当时最有辩才的学者五鹿充宗门下学习过,精通经史,辩才过人,并当过王莽的讲学大夫。
衡胡:西汉着名大臣。精通《周易》,做到太守一级的官,被载入《儒林传》。
衡方:东汉大臣。幼年聪颖好学,通晓诗书,敦厚达礼。成年后,郡州推举为孝廉,官拜郎中。后任丘侯相,胶东令,继调任会稽(浙江绍兴)东部都尉,任右北平(今河北平泉一带)太守,继调任颍州(今河南省)太守多年,后辞职退居家乡。不久又被请出拜为议郎,参议朝政。继任太医令,京师长官京兆尹。因他居官清廉,能剿奸扶正,振滞起旧,兴利除弊,故而威名远震。皇上将其功绩录入勋册,给予表彰。后任命为卫尉卿,掌管门卫屯兵,守护皇宫,直至永康末年,仍在桓帝身边任职。灵帝继位,留任衡方为步兵校尉,授予统帅六师的最高兵权。赴任十余日,病卒,终年63岁。着名的《衡方碑》就是为他立的。
上一篇:百家姓《居(jū)》姓起源
下一篇:百家姓《步(bù)》姓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