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联姻称为“秦晋之好”
【点睛之笔】
出自元·乔梦符《两世姻缘》第三折:“末将不才,便求小娘子以成秦晋之好,亦不玷辱了他,他如何便不相容。”
【经典解读】
春秋时期,为了加强与秦国的关系,晋献公把女儿嫁给了秦穆公。此后,秦、晋两国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后来,晋献公年迈昏庸,要立小儿子为继承人,于是杀死了太子申生。他的另外的两个儿子夷吾和重耳分别逃往他国避难。夷吾后来得到了姐夫秦穆公的帮助,做了晋国国君。但不久,夷吾就与秦国失和,发兵攻打秦国,结果惨败。夷吾派儿子公子圉到秦国做人质,这才将两国的关系修好。
秦穆公为了加强与晋国的关系,把女儿嫁给了公子圉。公子圉即位后,史称晋怀公,跟秦国不相往来。有一次,晋国发生了饥荒,秦穆公却很大度地给晋国很多粮食,帮助晋国挺过了难关。据史料记载,当时,秦国的运粮船从秦国雍都到晋国绛都,塞满河道,绵延数百里。晋国百姓听说秦穆公送来了粮食,都十分感激。这次跨国救灾行动,史称“泛舟之役”。正所谓世事难料,第二年,秦国渭河流域遭遇罕见大旱灾,发生了全国性饥荒。而晋国却风调雨顺,庄稼大获丰收。秦穆公便派使臣向晋国借粮救荒。不料夷吾却幸灾乐祸,拒绝给秦国粮食。秦穆公非常生气,决定派兵讨伐晋国,后来在妻子的劝说下,才没有攻打晋国。
这时,晋献公的另一个儿子重耳来到了秦国,秦穆公决定帮助重耳回国夺取政权,并将女儿改嫁给了重耳。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当上了晋国的新国君,成为有名的“春秋五霸”中的晋文公。从此,秦晋两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友好相处,没有发生过严重的冲突。“秦晋之好”由此而来,成为政治婚姻的代名词,后来泛指两家联姻。
上一篇:国学《丞相的秘书处——十三曹》赏析
下一篇:国学《两税法》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