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官职作为姓氏——“司马”
【点睛之笔】
司马作为官职,西周始设,与司徒、司空并称“三有司”,也称“三有事”。周宣王时期,允许程伯休父以官职作为自己的姓氏,就这样,程伯休父的后代改姓了“司马”。
【经典解读】
“司马”这个姓大家都很熟悉,历史上有许多名人都姓司马,如司马相如、司马迁、司马光等。其实,“司马”是古代的官名,为什么古人会以官为姓,令“司马”成为姓氏之一呢?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上记载,司马氏的始祖是周宣王执政时期官拜司马(负责军政和征战的官职)的程伯休父。程伯休父带兵平定了许方,立下大功,周王室允许他以官职为姓,其后世子孙即“以官为姓”,姓了司马。
司马一职为朝廷重臣,负责掌管军政和军赋等与战争相关的事务,司马常常需率领军队出征,军队的规模为六个师到八个师不等,相当于大将军一职。
春秋时,各诸侯国的官制中都设有司马一职。有的诸侯国还设有大司马,由于当时战争频繁,还设有左司马、右司马,作为司马的属官来划分在战争中的具体分工。不仅在官制中有司马一职,在军队中也设有此官称,如晋军中有司马,其官职低于军尉。
战国时,司马一般用来称呼军将或军师,如《战国策·齐策》记载:“禽燕之司马而反千里之齐,安平君(田单)之功也。”燕司马就是指燕将骑劫。在军队里,将帅之下还设有多个司马的职位,分别负责不同的事务。此外,地方的县也都设有司马,如秦国的县官僚组织就有县司马。春秋战国的铜官玺中还包括很多县、都的司马之玺。
到了汉代,司马的官职曾一度被取消。汉武帝时,太尉一职被改为大司马,后世把它当做兵部尚书的别称,侍郎称为少司马。汉代大将军统领着五部,每部各设有军司马一人。
魏晋至宋代,司马为军府之官,负责管理军府事务,参与制订军事计划。隋唐两代,州、郡、府中都设有司马一人,地位在别驾、长史之下。白居易《琵琶行》中就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而到了明清两代,司马则成为了府同知的别称。
上一篇:国学《人物画》赏析
下一篇:国学《休养生息政策》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