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看去,保卫美国总统的特工神勇无比,是其各国同行学习的榜样。谁会想到,这些保镖们在海外执勤的时候集体招妓,玩忽职守(道德问题还在其次),置总统的安全于不顾。美国的经济学家们是否也有同样的问题?表面上看去,他们也是身手不凡,但是否也是金玉其表,败絮其中?2011年美国出版的《奥巴马和他的谋士们》(Confidence Men)一书揭开了奥巴马近臣的面纱。该书副标题为“华尔街、华盛顿和对一位总统的教育”(Wall Street,Washington and The Education of An President),由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出版公司2011年出版,作者罗恩·萨斯金德(Ron Suskind)是获得过普利茨奖的资深记者。
《奥巴马和他的谋士们》英文原版封面
芝加哥派
奥巴马的幕僚分为两类:一类是近臣,属于死党性的策士,另一类是老臣。奥巴马的经济顾问萨姆斯就在克林顿总统手下做过财政部长,国务卿希拉里就是克林顿的太太,是前朝旧臣。但搞政治需要拉帮结派,而门生故旧是一支可以依靠的重要力量。小布什克林顿当选总统之后,呼兄唤弟,从家乡招徕许多故旧担任要职。奥巴马也一样,出任总统之初,身边有一个芝加哥帮,其中戴维·阿克塞尔罗德(David M. Axelrod)是为第一策士,是奥巴马最信任的人。阿克塞尔罗德与奥巴马一样,都是在芝加哥落草的外乡人,并把芝加哥作为自己的根据地。阿克塞尔罗德在芝加哥大学毕业之后当过记者,后专门从事政治咨询,为竞选公职的政客们出谋划策。奥巴马能够当选总统,阿克塞尔罗德立下了汗马功劳,两人既为君臣,又为师徒。阿克塞尔罗德8岁时父母离异,与奥巴马颇有同病相怜之处:奥巴马也是少小时父母离异。
在重大经济问题上,阿克塞尔罗德主要是从政治上为奥巴马把关,他给奥巴马出的上策就是少说多做。阿克塞尔罗德自称其90多岁高龄的老母说过,当年罗斯福总统的最大贡献就是让人感觉好,至于总统是否真有什么建树,普通百姓并不知道。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之下,阿克塞尔罗德主张对于金融监管改革采取缓兵之计。奥巴马对这位军师言听计从,信任有加。2011年,阿克塞尔罗德辞去其白宫高级顾问的职位,再次担任奥巴马竞选连任的首席战略顾问。
罗姆·伊曼纽尔(Rahm Emanuel)是芝加哥帮中的另一位干将,是奥巴马的第一任白宫办公厅主任。这是一个重要角色,相当于大内总管,要见总统的人大多要经过他的安排。如此说来,白宫办公厅主任是一个狐假虎威的角色,没有狐假虎威,也会被认为是狐假虎威。当然,白宫办公厅主任是一个得罪人的角色,见不到总统的人自然是要迁怒于这位主管,总统也经常把他推在前面当恶人。在中国,第一把手也不愿意公开当恶人,很多事情经常由副职去做。但美国副总统是一个虚职,通常由白宫办公厅主任出面充当打手。
伊曼纽尔力劝奥巴马先搞金融监管改革,然后看情形再启动医疗保险改革。伊曼纽尔是从政治上考虑的问题,他认为整肃华尔街可以帮助奥巴马在政治上得分,有助于他竞选连任。在伊曼纽尔看来,金融改革有一个好处,就是不用要求国会拨款:需要国会拨款便会受制于人。但奥巴马不听,非要先搞他的医疗保险改革法,等他推出金融改革法案的时候,其政治资本已经所剩无几,华尔街也已经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候。奥巴马本人无力或不愿下重手进行实质性的改革。他表示,其金融改革“不会让风车倾斜”。奥巴马不愿触及根本性的问题:大到不败的问题没有动,贫富差别的问题也没有动。奥巴马很有知难而退的意思,2009年12月12日,奥巴马公开表示:“我之所以竞选公职,不是要为华尔街的一小撮肥猫银行家效劳的。”到2012年11月12日他的腔调就变了:“除非美国商界成功,否则我们是不可能成功的。我将尽全力增强美国商界成长和繁荣的能力。”华尔街的银行家们如释重负。
奥巴马不用走唱红打黑这样的险棋,但政策取舍也是困难选择。上台之初,其声望如日中天,但他推动改革不能齐头并进,只能在医疗保险改革、能源和环境以及金融改革选择一项,集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奥巴马选择了医疗广告,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使国会通过了医疗改革法。但医疗改革法现在还遇到挑战,美国最高法院6月将作出判决。如果判决不利于政府,奥巴马的医疗改革便前功尽弃,政绩也将大打折扣。
伊曼纽尔反对医疗改革法先行,但在国会很卖力地为奥巴马的医疗保险法拉票时,结果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产生了误解,以为是伊曼纽尔误导奥巴马,所以这位新锐总统才进退失据。伊曼纽尔为奥巴马背了黑锅,最后挂冠而去,竞选芝加哥市长成功。
伊曼纽尔是犹太人,奥巴马的近臣有很多犹太人:阿克塞尔罗德是犹太人,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萨姆斯是犹太人,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罗默不是犹太人,但罗默的丈夫是犹太人。
财政部长盖特纳
奥巴马是一个搞折中的人,内阁中的头两把交椅他给了自己的政敌:留用了共和党的国防部长盖茨,并任命自己的党内对手希拉里为国务卿。奥巴马让出两个重要职位,可以化敌为友,也可以拉拢克林顿派系和布什派系的人(盖茨是布什的人),这两派的人至少不会明目张胆地批评奥巴马的外交政策和国防政策,以便奥巴马专心致志地处理经济问题。至于什么劳动部长或能源部长什么的,尽可以给少数民族的人当当。
财政部长是一个实权派人物。奥巴马行政当局全体内阁成员合影的时候,只有四位部长与总统坐前排,他们是国务卿、国防部长、财政部长和司法部长。奥巴马把财政部长一职给了华尔街的代理人盖特纳(Tim Geithner)。美国财政部长的位置通常是华尔街大银行的第一把手体面退休的驿站,但这些人非说自己当官是为了报效国家,就差没有喊出“为人民服务”的口号了。其实,美国华尔街的金融家们赚够钱后也想当官做老爷,享受一下荣华富贵。当官的感觉真好,身心十分愉快,有人争相“精神三陪”,那种逢迎,绝非金钱可以买到的享受。可惜,金融危机之后,华尔街高管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需要避避风头,不便再来争抢财政部长的职位,所以推出了盖特纳这样一位职业官吏。
美国部级高官大多是三类出身:职业政客(如希拉里)、金融财阀(如前任财政部长鲁宾和保尔森),再就是专业人士。盖特纳三者都不是,但是处理人事关系很有一套,尤其是善于处理与领导的关系,与华尔街的关系也处理得不错。高盛前老总鲁宾任财政部长期间,盖特纳是部长助理,深得鲁宾赏识;萨姆斯任财政部长期间,盖特纳仍任部长助理,深得萨姆斯赏识;高盛另一位前老总保尔森任财政部长期间,盖特纳是纽约美联储总裁,与保尔森配合默契,深得保尔森的赏识。最后,盖特纳如何又搞定了奥巴马,美联储主席的最后人选居然也由他向奥巴马推荐。奥巴马挑选财政部长时,与盖特纳约谈四十多分钟,结果发现他们是世交:盖特纳的父亲与奥巴马的母亲曾经在东南亚共过事。搞政治故旧、世交的作用很大。
但盖特纳与华尔街的关系更深,是他们安插在白宫的一颗钉子。奥巴马曾经也对华尔街动过杀机,想要杀一只牛给鸡看看。2009年,花旗集团仍然是一个庞然大物,有2万亿美元的资产,但问题不断,总要从美国政府处拿钱。奥巴马让盖特纳拿出一个拆解花旗集团的方案。花旗集团被吓得不轻,连忙自动拆卖一些资产。好在盖特纳顶住不办,连奥巴马也无可奈何。在保护华尔街利益方面,盖特纳比华尔街还要华尔街。也是,狗经常比主人还恶。
盖特纳如此庇护华尔街,招致许多人的反对,一度有下台的可能。2009年,美国保险公司获取政府巨额救助资金之后,仍然向其高管支付巨额奖金。美国举国上下一时群情激愤,矛头直指盖特纳,清君侧的呼声很高,但最后还是不了了之。但盖特纳自己表示,奥巴马从未因此而对他表示过不满。
确实,奥巴马过于软弱,但不是性格软弱,而是他拿过华尔街的不少钱,所以立场不坚定。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奥巴马从证券和投资行业拉到810万美元捐款,截至2012年4月,奥巴马竞选连任,又从证券和投资行业拉到257万美元的政治捐款。这位“变革”总统与华尔街有热线联系。罗伯特·沃尔夫是UBS投资银行业务部门的主管,同时又是奥巴马与华尔街之间的联系人,负责为奥巴马筹集政治捐款。2009年3月27日,奥巴马见了13位银行巨头。但会后公开说些什么,都是游说集团与白宫事先已经商定好了的。关起门来奥巴马与华尔街便更加亲热。对于华尔街,罗斯福总统曾经说过:“我欢迎他们的仇恨。”奥巴马却说:“我能帮你什么呢?”
盖特纳与奥巴马之间也有交易。比如,罗丁·科恩(Rodgin Cohen)是沙利文律师事务所的主席,号称华尔街律师第一人,许多重大交易中都有其长袖善舞的身影。科恩接近退休年龄时,也想到政府内谋职,做个财政部副部长。科恩一向支持民主党,为奥巴马捐钱、拉钱,奥巴马封官许愿,支持他当副财长,盖特纳也鼎力促成。在资本市场的食物链上,执牛耳的是华尔街大银行,律师事务所紧跟其后打食。券商的财力比律师事务所要大出许多,科恩如能当上财政部副部长,那也算是开了先例,对于财政部长是不敢有非分之想的。但金融危机之后副财长也当不上了。副财长一职需要参议院核准,而如果举行听证会议,参议员有可能问科恩一些刁钻的问题,像政府救助保险公司AIG,而高盛又从AIG处全额获得130亿美元保险金额,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奥妙?科恩有权以律师不得披露客户秘密为理由拒绝回答,但影响太坏,难以获得参议员的通过。科恩只得含恨退出。
盖特纳也善于内斗,连奥巴马都对他礼让三分,其他人就更不是盖特纳的对手。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萨姆斯是盖特纳的老上级,当财政部长时盖特纳是副手,但盖特纳不买他的账。萨姆斯对华尔街还不够亲,要求华尔街银行有更多的股本金。盖特纳执意不同意,而且建议奥巴马提名伯南克连任美联储主席,断了萨姆斯的美梦。搞政治最需要的不是才干,而是要能够忍耐,像韩信那样能够忍受胯下之辱最好,至少也必须做到唾面自干。搞政治能够出头露面的,大多是一些大智若愚的人。萨姆斯哈佛大学毕业,少年得意,不到30岁就成为哈佛大学的终身教授,自视甚高,飞扬跋扈。盖特纳毕业于二流名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既没有学法律,也没有学经济。但他能够忍,谁是他的上司,他就讨谁的好,终于笑到了最后。
主席与主席是不一样的
奥巴马出任总统之初,身边有两位来自学术界的经济顾问:克里斯蒂娜·罗默(Christina Romer)和萨姆斯(Lawrence Summers),前者是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后者是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虽然两人都是主席,但主席与主席是不一样的,萨姆斯这个主席要排在罗默之前,就像起义的双重指挥,既有起义总指挥,又有起义前敌总指挥。职位少了不好安排人。美国的那些人也一样,尽管这些人口头上强调平等,相互之间还直呼其名,但还是讲究等价,讲究尊卑之分。
美国是一个讲究制衡的国家,经济顾问也要两套班子,从制度上保证有两种意见。萨姆斯是哈佛帮,而罗默属于麻省理工学院帮。罗默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一度曾想换到哈佛执教,但最终被拒之门外,原因之一是哈佛不愿意要麻省培养的学生。美国大学内也是乌烟瘴气,尽管没有军训和政治课,但帮派斗争也是你死我活。
萨姆斯是凯恩斯派经济学家,相信政府钱多力量大,主张由政府撒钱刺激经济。按萨姆斯的意思,刺激经济用1.8万亿美元为宜,但奥巴马的政治顾问认为金额过高,绝无获得国会批准的可能。最后奥巴马行政大局只申请了8000亿美元。即便是这样,这笔钱也没有贷给需要资金的企业,反而是向华尔街提供了廉价资金,将这些资金用来炒股。
自大是经济学家的通病。经济学家自我感觉一个比一个好,都以为自己有经天纬地之才。萨姆斯一度真的被尊为帝王之师,奥巴马对其也是恭敬有加,倚为肱股。但由于盖特纳从中作梗,萨姆斯要当美联储主席未能如愿,就开始闹情绪,要争待遇,要有自己的专车和专职司机,还要与奥巴马打高尔夫球专场。当初萨姆斯到白宫效力时,就是看中了美联储主席这把交椅。尽管奥巴马没有明确承诺,但圈内、圈外人都以为,伯南克第一任到期之后,奥巴马就会提名萨姆斯接任。萨姆斯当过财政部长,愿意屈居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一职,就是指望可以当上美联储主席一职。事后奥巴马似有愧意,为了以示安抚,与萨姆斯打了两场高尔夫球。
但萨姆斯还是对奥巴马心怀不满,人前人后散布流言蜚语,指称奥巴马的手下争权夺利,老爷不服老爷管,效率十分低下。萨姆斯抱怨说:“我们像是大人不在家的孩子。”这句话被媒体反复炒作,成为对奥巴马行政当局的经典批评。
奥巴马的经济谋士中罗默是唯一的女性,但这位女性并不温柔,绝非一盏省油的灯。她经常打着女权主义的旗号争抢风头。一次,奥巴马邀请一批经济学家聚餐。机会难得,经济学家们争先恐后地向总统进言,罗默没有机会说话,就委屈得不得了,一刻都不能忍受。她在名片上写了一行字:“要么他马上请我说,要么我就走人。”然后她悄悄地把纸条递给萨姆斯,萨姆斯看过纸条后又递给了财政部长盖特纳,再由盖特纳将纸条递给罗默。从表面上看,奥巴马还是很有雅量的,随即请罗默发言,但他心中不会很高兴。罗默2010年9月辞去国家顾问委员会主席一职,与奥巴马不欢而散。
“文革”期间的大型集会上,听众中常有人往前传字条,向发言者提问。人同此心,美国经济学家也有此好。白宫的小型聚餐没有几个人,有话不好好说,还要装神弄鬼地递什么纸条。这批经济学家们如此妄自尊大。奥巴马左右是这些高参,经济政策也不可能好到哪里。经济学家大多自以为有经天纬地之才,中国是这样,美国也是这样。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在《奥巴马和他的谋士们》一书中,奥巴马和他的幕僚们基本上是负面形象。主公奥巴马是个很自恋的人,遇事优柔寡断,议而不决。而他的幕僚们则是争权夺利,各怀鬼胎。《奥巴马和他的谋士们》一书的作者萨斯金德在1993年至2000年期间担任《华尔街日报》的国内事务高级记者,有共和党的背景,或许对奥巴马多有偏见。但还有另一种可能:美国的那些经济学家们真的不行,与保护总统的特工们一样,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特工嫖妓丑闻之后,奥巴马并没有罢免他们的领导特勤局局长。对一个特勤局局长都如此迁就,对那些实力派部长自然是更加没有办法了。当然,主要问题出在奥巴马身上,既然他拿了华尔街的大笔政治捐款,决策时自然是患得患失,投鼠忌器在所难免。
上一篇:天才作品可遇不可求
下一篇:对冲基金经理的两座丰碑——《大空头》与《史上最伟大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