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可以奉献爱
有人说:奉献爱心是有条件的,比如有钱、有地位、有名望、有号召力……但事实并非如此,付出爱、奉献爱实际上不需要加上任何条件,无论是谁,都可以帮助他人,都可以对他人、对社会奉献出自己的爱心。
2007年末,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慈善周刊》开展了首届“年度慈善人物”评选活动。帕德是《慈善周刊》的记者,也是评选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他的工作是负责统计来自电子邮件的选票。那天,他收到的电子邮件还是像往常一样,反复出现这几个人的名字:比尔·盖茨、默克多、巴菲特、拉里·埃里……个个都是著名的、常常为慈善事业捐款的富豪。
帕德像往常一样做着登记。突然,他看到一个很陌生的名字,紧接着反复看到这个陌生的名字:沃伦·皮尔斯。“沃伦·皮尔斯?他是谁?做什么的?”帕德感到很奇怪。他从来没有听说过沃伦·皮尔斯这个人,富豪群里没有,名流圈里也没有。发来邮件参与活动的那些人都没有留下地址和电话,只在邮件里写了沃伦·皮尔斯这个名字,也没有对沃伦·皮尔斯进行介绍。帕德按照规定,为沃伦·皮尔斯做了登记。
第二天,帕德又看到了“沃伦·皮尔斯”这个名字,而且不止一次,很多封邮件上都写着“沃伦·皮尔斯”这个名字。后来,他从发邮件来参与活动的信中终于查到了线索,原来,这些人都来自同一个地方:布里维尔镇。
来自职业的敏感让帕德意识到,这么多人推荐沃伦·皮尔斯作为“年度慈善人物”绝不是偶然的,于是他决定去布里维尔镇探访这个叫沃伦·皮尔斯的人。布里维尔镇位于加利福尼亚北部,多数居民为印第安人。帕德联系上了一个叫尤杜里的人,他是其中一个发邮件推选沃伦·皮尔斯入《慈善周刊》年度慈善人物榜的,而且他还是这个镇的镇长。尤杜里很爽快地答应陪帕德一起去见沃伦·皮尔斯。
帕德千里迢迢来到布里维尔镇,见到尤杜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听这个叫沃伦·皮尔斯的人。尤杜里马上打开了话匣子。一路上,尤杜里向帕德讲述着皮尔斯的故事。原来,皮尔斯是一家鞋厂的退休工人。他和妻子从繁华的洛杉矶搬到布里维尔这个清静的小镇生活。虽然他们来到小镇不到两年的时间,但整个小镇的人差不多都知道他是个热心的老头。他在家门口摆了个修鞋摊,义务为小镇的居民修鞋。居民们到皮尔斯那里修鞋,不仅不花钱,反而可以喝上一杯茶,并坐下来和皮尔斯聊天。
和皮尔斯聊过的人都说和他聊天是一种享受,因为他总是像老朋友似的,让很多人感受到温暖和生活的美好。有很多人闲着无事,不修鞋也愿意到皮尔斯那里坐坐,和他聊天。有的人无暇分身,不能按时去学校接孩子,只要给皮尔斯打个电话,他会把孩子平安地接回来照看,直到家长过来把孩子接走;有人如果举家外出旅游,可以请皮尔斯照看家中的宠物,回来时,宠物和皮尔斯已经成了好朋友。皮尔斯常常向小镇的居民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他被小镇的居民称为“布里维尔镇义工”。
帕德在镇长尤杜里的带领下见到了皮尔斯,一个精神矍铄、面容慈祥的老人。当帕德告诉老人他被布里维尔镇人推选为“年度慈善人物”时,皮尔斯笑着说:“我可不想当什么慈善人物,我只想做一个快乐的老头儿。”
回到报社,帕德连夜将皮尔斯的事迹写了出来。很快,《慈善周刊》的读者在“年度慈善人物”专版看到了对沃伦·皮尔斯的介绍。一个普普通通的退休老头儿和那些大名鼎鼎的慈善家赫然同列,但没有一位读者提出异议,反而有许多读者来信支持沃伦·皮尔斯成为“年度慈善人物”。
比尔·盖茨在看到报道后来信说:“我为能同皮尔斯老人站在一起感到荣幸。对于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而言,有许多事情我能做到却没有做,而皮尔斯却做到了他能做到的事。”
可见,慈善家不是那些具有显赫身份地位、拥有巨额财富人士的“专利”,人人都可以成为慈善家——只要你有一颗善良的爱心。
在美国,从20世纪初的卡内基、洛克菲勒到20世纪中期的福特、20世纪末的特纳和比尔·盖茨,他们都遵循“发了财就捐赠”的做慈善传统,而且都着眼于促进文化教育事业。
卡内基很早就发表过一篇《财富的福音》的文章,这篇文章现如今已成为投身于公益事业的人们的经典之言。卡内基在此文中表达了一种信仰,归纳起来就是:社会的贫富不均是正常现象,人有优劣之分。那些处于社会上层的人是凭他们的才能和努力达到他们的地位的。但是一旦拥有了财富和荣誉,他们就有责任为帮助不幸的“兄弟”和改善社会而做出贡献,这也是上帝的旨意。卡内基还有一句名言:“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所以,他认为捐赠不能等到死后,如何“散财”和如何“聚财”同样需要智慧和才能。
老洛克菲勒也有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巨大财富如不在生前做恰当处理,对子孙是“祸”不是“福”,甚至对社会将产生不良影响;要科学地进行慈善捐赠,使花的钱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变“零售”为“批发”。这是他建立基金会的由来。他的信条之一就是“尽其所能地获取,尽其所有地给予”。
时至今日,慈善事业已进入了许多富人们的日常生活,很多从事科研、教育、文化或社会公益事业、需要帮助的人都可以向某个慈善基金会报“项目”,申请资助。事实证明,从事慈善事业不仅是富人的专利,也是普通百姓应做的事。
在西方,家长十分注重对孩子奉献社会、为他人付出意识的培养:从幼儿园的孩子到高中生,他们经常为某项慈善活动、公益事业乃至自己的学校或某项设施募捐,他们也经常做像动员他人订购图书、报刊,用获得的利润差价向慈善机构捐款的事,到养老院看孤寡老人的事,等等。想想看,孩子若从小就参与慈善活动,长大后一定是有爱心的人;他的奉献精神、付出意识也必定不会淡薄。
作为善良、有爱心的人,我们也应该努力帮助别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些事情也许对你自己没有什么价值,但对于他人来说就可能有特殊的重大意义或价值,比如,在别人落难时,帮助别人走出困境,重拾信心;比如,孩子找不着父母时,把孩子送到广播站等等。
爱心是人事业的风帆,人爱心满满,事业就会大发展;反之,人计较来计较去,自己就不会有长足的进步。
上一篇: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下一篇:人生如茶须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