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名利,把握生命的真义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这是《红楼梦》的开篇偈语,似乎在诉说繁华锦绣里的一段公案,又像是在告诫人们名利世界中的冷暖。
“人生是什么”这个命题千百年来人们争论不休,但名利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却是至理名言。
名,是一种荣誉,一种地位。名常常与利相连,人有了名,就可能享受更大的权力;所以,很多人常以为有了名,便会万事亨通。在他们看来,名与利是最“诱人”的,他们立足于社会、搏击人生的动力亦来自于此。其实,人适当地追求名利,让生活变得美好,并没有什么不妥,但若把名利看得太重,则必将被名缰利锁所困扰、所束缚。
世界上没有不为名利的超人,只有善待名利的智者;智者之所以能够善待名利,是因为他们有着一种常人不及的品质——淡定、淡泊。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谁都不想默默无闻地活一辈子,自古以来胸有大志者多把求名、求官、求利当作终生奋斗的三大目标。三者能得其一,对很多人来说已经终生无憾;若能尽遂人愿,更是幸运之至。然而,从辩证法角度看,有取必有舍,有进必有退,有一得必有一失,人的任何获取都需要付出代价,而付出代价要看值不值得。
世上的很多“名利”都是绑在人身上的“绳子”,很多人受这种“绳子”的束缚,明知难受,却不肯挣脱或松开,到头来被“绳子”越困越紧。而智者能看透名利背后的“危机”、“危险”,懂得自己远离名利或自己解开“绳子”,将功名利禄置之度外,追寻自己想要的简单生活,怡然自乐。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这样的人:当名利尚未得到时,他们会尽心竭力、努力经营,甚至把名利当作自己生命的支柱而孜孜以求;待名利得到后,他们还要“机关”算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唯恐一个闪失丢名失利。这些过分追求名利的人,常常将自己弄得身心憔悴,未老先衰,他们之所以宁愿承受如此这般的“折磨”,就是因为缺少淡泊名利、笑看人生的心态。
古时候,有一个农夫初次到另一个村庄办事,可是交通不便,他只能徒步行走。这农夫走啊走啊,穿过一大片森林后发现,要到达另一村庄,还必须经过一条河流,不然的话,就得爬过一座高山。怎么办呢?是要渡过这条湍急的河流呢,还是辛苦地爬过高山?
正当这农夫陷入两难时,他突然看到附近有一棵大树,于是就用随身携带的斧头把大树砍下,将树干慢慢地砍凿成一个简易的独木舟。这个农夫很高兴,也很佩服自己的聪明,于是他很轻松地坐着自造的独木舟到达了对岸。上岸后,农夫又得继续往前走;可是他觉得,这个独木舟实在太管用了,如果丢弃了,实在很可惜!而且,万一前面再遇到河流的话,他又必须再砍树,辛苦地凿成独木舟,很累人。所以,这个农夫决定把独木舟背在身上,继续往前走,以备不时之需。
这个农夫背着独木舟,累得满头大汗,步子也愈走愈慢,因为这独木舟实在是太重了,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这农夫边走边休息,有时真的很想把独木舟扔了。可是,他舍不得,心想,既然已经背了好一阵子,就继续背吧,万一真的遇到河流,就可以派上用场。这农夫一直汗流浃背地走,然而,走到天黑,他发现一路上都很平坦;在抵达另一个村庄前,都没有再遇到河流。可是,他却比不背独木舟多花了三倍的时间才到达目的地。
在生活中,很多人如同上面故事中的农夫一样,总是执迷不悟地追求或过分看中不必要或多余的东西,比如,费尽心机地追求功名富贵,但结果却事与愿违,到头来白白辛苦了一场,一无所获,又让自己筋疲力尽。实际上,摆脱名利的束缚,追求简单的生活,才是明智而快乐的选择。
在如今全球化时代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下,客观地说,求名并非坏事。一个人有名誉感就有了进取的动力;有名誉感的人同时也有羞耻感,不想玷污自己的名声。但是,什么事都不能过分,比如,有人为了得到更多的财富,为了获得更高的名誉、地位,不择手段,结果名誉、地位没求来,自己反倒臭名远扬,被绳之以法,这是真正的得不偿失。
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心中的欲望是很有限的,那么对于他来说,由外面获得的东西是多是少都不会助长他的欲望;而若一个人心中充满无尽的欲望,那么,他永远也不会有快乐幸福的时候。人倘若在名利的驱动下,一心想着“往上爬”、“挣大钱”、“出人头地”,那么,名利增长了以后,他的欲望会再一次膨胀,如此循环下去,他会永远追求着名利,直至生命的尽头仍然不满足。
所以,我们要从“自我”的小圈子里跳出来,从欲望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把名利看淡一些,尽量简单地生活。人的一生,更重要的是为了公众事业,民族和国家的利益,为了家庭的和睦,为了自我人格的完善,认认真真地做事,不为虚名私利而活。人只要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就证明他活得有价值,就自然会获得一定的荣誉,就会享受到人生真正的快乐与幸福。
上一篇:提高自己的美德修养
下一篇:永远真心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