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谈包装:因时制宜,因地制宜,适可而止
因时制宜,因地制宜,适可而止
季羡林先生不仅对学术研究至深,对生活中种种千奇百怪的事情也有自己的处理方式。在如今现代化程度极高的社会中,我们眼睛看到的、嘴里吃到的东西几乎都被包装过。“包装”的现象在我们购买商品的时候见到的最多,也最明显。然而在购买商品的时候,却应该意识到:购买包装好的商品,虽然像是别人给了自己好处,但实际上这好处已经附加在自己付出的代价里了。
季羡林先生也曾说过,“人类活动在社会上,有时候是需要包装的”,但是他还认为对于“包装”的必要性不能一概而论,还应“因时制宜”“因地制宜”,适可而止。
适宜的包装很有必要
季羡林先生认为,人们生活在社会中,包装一下是可以的。对自己进行包装,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对商品进行包装,既能够愉悦他人,也能提升自身的价值。
季羡林先生在文章中曾经说过,女士们在家里待着的时候,穿着朴素,不多加修饰,这样是可以的。但是,一旦要外出,尤其是去参加聚会的时候,就必须要打扮得“珠光宝气,花枝招展,浑身洒上法国香水,走在大街上,高跟鞋跟敲地作金石声,香气直射十步之外,路人为之侧目”。在季羡林看来,这种包装就是非常必要的。
不过,在商品的包装上面,季羡林却要为许多国产商品“喊冤”。季羡林以前去香港的时候,发现国产商品的价格要比国外的洋货便宜得多。找人询问后,他才弄明白原因:其实并不是国产商品比国外的洋货差,而是因为国产的商品包装相较而言比较简陋,结果价格也被拉低了。
所以说,包装还是很有必要的。尽管有些人会觉得,不修边幅也没什么大问题,而且商品更应该注重质量,而不是外表的包装。因为内在美更重要,外表光鲜亮丽都是华而不实的表现。这样说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进行包装之后,商品的价值能得到更好的体现。就好像一个质量很好的花瓶,没有鲜花来衬托,却依旧只是一个能盛水的容器罢了。
人越来越精明,还是越来越愚蠢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想象力越来越丰富,并且能够得以实现。在商品的包装上面,人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纸包装、金属包装、木头包装,又或者一层套一层的包装,总而言之是“五彩缤纷、璀璨耀目”,但商品本身却往往不尽如人意,不知道到底是商家在糊弄顾客,还是顾客想占商家的便宜。
季羡林讲过这样一件事:一位老太太去市场里买鸡,明确要求必须是黄毛的,卖鸡的小贩向她解释说鸡都是一起养的,肉质都一样,跟毛色无关。老太太不听,还是坚持要黄毛的鸡。小贩无奈地问她:“你到底是吃鸡还是吃鸡毛呢?”
小贩的这个问题和季羡林提出的“我们是使用商品还是使用商品的包装”属于同一种情况。大家也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去超市买东西,同样重量,精装的总是比简装的要贵得多。包装的精致,减少了商品的投入,反而获得了更大的价值。但是,这对那些购买包装精致的商品的人来说,却是一种欺骗,因为拆开那层美丽的“外衣”之后,他得到的可能只是与外包装极不相符的普通商品。纵使包装得很美丽,但那也是要花钱去买的,毕竟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
多一些真诚,少一些包装
季羡林先生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他经常倡导人与人之间要真诚以待,少一些华丽的外包装。人没有透视眼和扫描器,只能看到外部的东西,看不到内心。如果大家相处的时候,呈现的都是包装之后的自己,人与人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远。收起包装,真诚以待,收获的也将是真诚。
一个大龄的女生被家里安排相亲,那天她早早地化上了无懈可击的妆容,把自己打扮得非常漂亮。出门之前,她还对着镜子演练了好几遍自己的笑容和举止,以求做到完美,给对方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到了约定的地点之后,两个人交流了好一会儿,女生的言谈举止都很端庄淑女,但男生却没有表现出很开心的样子。
其间,室内空调中途出了问题,当时正值夏天,温度很高,女生的脸上不停地冒汗,却又害怕弄花了妆容而不敢擦。后来又过了一会儿,女生实在忍不住了,便去卫生间卸了妆。出来的时候,正遇上老板因为一点误会而责骂员工,她帮着那员工反驳老板的不当行为,话语间完全没有刚刚在相亲对象前面的端庄。结果等女生回到座位之后,男生抓着女生的手说:“如果你一开始就像现在这样,我就不考虑那么多了,你把自己包装得太过了,都不像你自己了。”
包装只能改变你的外在,而不会改变你的内在。多一些真诚,你收获的也是真诚。以诚待人,永远都不会是一件坏事。
上一篇:季羡林:谈写作:创新性、主动性与“四真”之境
下一篇:季羡林:谈历史:每个人的鉴身之镜,可看过去与未来